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老祖宗的警示良言:人到60,最好別去這兩個“場合”,容易招來禍患

這幾個年齡段中,六十歲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已過壯年卻還未到“風燭殘年”的地步,空有壯志卻無施展之力,用一個詞來形容恰到好處: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孔子說“六十而耳順”

針對這個年齡段的特殊性,“老祖宗”早就為我們留下警示良言:這兩個地方千萬別去!

哪兩個地方呢?

第一:爭勇鬥狠之地莫去

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逆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不服老是不行的,屆時年老力衰,精力和體力都大幅下降,面對激烈的競爭無所適從,難以應對。

這裡尤其要提醒六十歲的人,這個年齡段的特性我們在開頭已經說過: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也想“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但事實上面對一干幹勁十足,血氣方剛又充滿鬥志的年輕人,六十歲的人完全沒有一點競爭優勢,所謂的“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快就會成為“明日黃花”!

再者說來,老人應該懂得“退位讓賢”,給年輕人成長的空間和機會,這個社會終究是屬於年輕人的,老人們一定要懂得這點!

所以老祖宗留下警示,六十歲的人千萬不要去爭勇鬥狠之地,原因無他,你的精力和體力都不允許,雖然人們常用曹操的《龜雖壽》來勉勵自己,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乃是曹操這等梟雄的壯志豪言。

我們普通人還是要面對現實,面對生活,就像孔子說的那樣“六十而耳順”,做到不爭不搶,不嗔不怒,順其自然!

第二,黑白莫辨之地別去

這個世界並不是絕對的黑白分明,所謂的真理與正義都有適用的範圍,超出條件的限制,哪怕多走一步,真理也會成為謬誤。

所以這世界上有很多紛紛擾擾是理不清的,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最典型的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對於不明真相的糾紛,千萬不要妄加干涉!

這裡為什麼要特意提醒六十歲的人呢?

原因很簡單,中國人向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老人因為經驗豐富,資歷深厚而受人尊敬,這就不免使得有些老人喜歡“倚老賣老”,尤其是六十歲的人,剛剛退休,無所事事,精力還算充沛,最喜歡“調解糾紛”,充當“和事佬”!

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糾紛“剪不清理還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輕易干涉的話很可能會使“一世清名”毀於一旦!

就像前一段時間網上熱傳的“北大博士失聯二十年的事件”,新聞剛報道出來時,人們紛紛指責這個博士毫無人性,母親身患重病時日無多,唯一的願望就是再見他一面,他竟然忍心避而不見!

一時間,這個博士處於輿論的圍攻之中,然而沒多久事情又出現了反轉,原來這位博士之所以不肯見母親最後一面是因為他的父母貪得無厭,讓他妻離子散。一時間輿論反轉,人們開始同情這位博士。

那這是不是就是事情的真相,真相還會再度反轉嗎?我們不得而知,面對這種黑白莫辨的事,我們千萬不要妄加干涉,尤其是上了年齡的人!

所以老祖宗特意留下警示:人到六十歲,黑白莫辨之地千萬別去,小心“晚節不保”!

小結:

誰也想像彭祖那樣活八百歲,誰也想“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但人總是要接受現實的,適當的年齡就要做適當的事,不服老是好事,不認老是壞事。

人到六十,辛辛苦苦一輩子總算可以停下來歇歇腳,時而約上三倆好友下棋品茗,淺斟低酌,或者趁著身體還算硬朗與老伴相約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或者在家頤養天年,像《桃花源記》中描繪的那樣:“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總而言之,人到六十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爭勇鬥狠,再去介入一些黑白莫辨之事!

總而言之一句話,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事,過度強求小心“策馬仗劍皆是夢,一腔熱血終為空”!

參考資料:《論語·為政篇》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