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神秘吳鉤是啥 殺不沾血的利劍, 剁骨立斷的彎刀, 還是腰帶掛鉤!

吳鉤是傳說中一種神秘器物,名為“金鉤”,因出自吳地而被稱為“吳鉤”。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即寶莫耶,覆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者甚眾。”後世認為,吳鉤是一種鋒利無比,厲害非常的兵器,在唐詩宋詞中成為利刃的代稱。

李白《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杜甫《後出塞五首》:“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王昌齡《九江口作》:“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可吳鉤到底長啥樣呢?有人說它長得像彎劍,有人說長得像彎刀,甚至有人說它不是兵器,而是腰帶掛鉤。到底哪種說法對?人們還在爭議中。

呼之即來的邪器。吳鉤在古代文獻中只見其名,不見其形,有些文獻甚至將它說成了呼之即來的邪器。明李承勳《名劍記》引《吳越春秋》:“闔閭既寶莫邪,覆命國中作金鉤,曰善者賞百金。有人殺其二子,以血釁金,成二鉤以獻,向鉤呼二子之名,曰:‘我在此’,兩鉤俱飛著父胸。乃賞百金,服不離身。”吳鉤喊一嗓子就飛到身上,夠邪的。

殺不沾血的利劍。主流派認為,吳鉤是一種彎月形劍,這種劍鋒利無比,殺不沾血,吳國就是憑它稱霸春秋。秦兵馬俑一號坑出土兩件彎月形兵器,器長度

65。2

釐米,身寬

2。2

3。5

釐米,柄長

11。1

釐米,重

1。045

公斤。其形如彎劍,身柄一次鑄成。彎弧度較緩,齊頭,截面呈棗核形,雙刃,柄為實心的橢圓柱體,可鉤殺亦可推殺。考古人員認為這就是吳鉤,傳說中殺不沾血的利劍。

剁骨立斷的彎刀。這種概念出自(日)市川定春的《武器事典》,書中有配圖,並有文字說明,稱吳鉤是“吳國的彎刀”,“因為威力強大,因此後世將這種武器命名為吳鉤。單刃,刀身寬闊且略微彎曲,而刀柄和部位也可見彎曲,典型的切斷型武器。”書中進一步解釋說,“彎刀用作開山前進很實用”,把“吳鉤”定位為一把開山刀,因為背後刃薄,有重量,剁骨立斷,威力很強。

腰帶上的掛鉤。這種概念是少數人的奇葩想法,認為吳鉤既不是劍,也不是刀,甚至連兵器都不是,而是古代的帶鉤,也就是腰帶上的掛鉤。鉤起源於西周,戰國至秦漢廣為流行,是身份象徵,貴族和文人武士都用帶鉤。有人說秦兵馬俑出土的彎月形器是帶鉤,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因為帶鉤必須有鉤,可以鉤掛東西,而秦兵馬俑出土的彎月形器無掛鉤。因此,說吳鉤是腰帶掛鉤的說法,應該可以直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