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看見文物|見證酒文化傳統之器物——爵

爵作為飲酒之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陶爵流行於夏、商,銅爵流行於商和西周,西周以後便罕見爵杯的蹤跡了,到了秦漢時期,人們幾乎不知爵為何物了。宋代以來,以古物為研究物件的金石學興盛起來,人們才重新開始認識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隨之而來的仿古之風大作,目前所見的仿古爵杯,有銀爵、銅爵、玉爵和瓷爵等。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現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明代畫家陳洪綬的《蕉林酌酒圖》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飲酒的形象。

爵本為青銅古器的器型之一,原用途為飲酒器具,形似雀,有流、兩柱及三足。“爵”主要流行於商代與周代,後世的主要飲用器具“杯”,即是從“爵”之器型加以演變而來的。清代崇古之風較盛,常以青銅器為摹本製作多種材質的仿品。

霽藍釉爵 清乾隆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李曉霞 攝

霽藍釉爵 清乾隆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李曉霞 攝

圖中的這件瓷爵造型類似商周青銅器。爵體修胎規整,廓線流暢優美,霽藍釉顯得靜穆雅緻,為清宮御用祭器。

青花雲鶴紋爵 清乾隆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李曉霞攝

此件瓷爵以青銅器為原形仿製,口沿前後兩側均呈圓弧形,兩側各有立柱耳,腹部一邊有環形鋬。爵底有青花篆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瓷爵做工精美,為清宮祭祀器。

爵文化

爵可以說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當於現代的分酒器或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狀,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此為各時期爵的共同特點。

青銅器爵實際上就是祭祀時盛酒的禮器,可用於加熱,以供神享用。其形狀為“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把手”。

相關的酒器還有角、觚、觶、觥等。“角”亦是酒器,但其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

觚與觶(盛酒器)的差別在於:觚“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 觶“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而兕觥是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

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絢麗璀璨,有著永恆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傳世和近幾年發現的大量青銅器表明,青銅器自身有著一個完整的發展演變系統。自夏、商、周至秦、漢整個青銅器發展史,大約可以分為十三期:即夏為二里頭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為早、中、晚三期,戰國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漢為青銅器發展史的餘輝。而青銅器爵在各期的特徵,有不同的發展,其間最輝煌與最早當為青銅器“爵”。而透過爵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青銅器各個時代的不同特點。可以說,爵是青銅器中不可缺的重要一簇奇葩。從各個不同時期來看爵的表述:

就現今發現的來看,最早青銅器起源為科學發掘的“二里頭文化期”的青銅禮器,而其間發現的酒器“爵”,基本的特點是流狹而較平,尾短、無柱,或有柱狀的雛形,底平。

體較扁,下承三足。體型分長體束腰式,長體分段式和短體束模式等數種。足有長短兩類,長足為三角尖錐形,短足為三角段形,有些短足可能是使用損蝕所致。有的做成鏤空狀,是為二里頭文化期的特點。

二里頭文化青銅器一般無紋飾,但有些爵的杯體正面有一排或二排圓釘狀紋飾。有的腹有圓餅狀突起,當是二里岡期上因紋的濫觴。雖然二里頭文化青銅禮器上未見動物形紋飾,但二里頭出土的青銅戈的內部,已有變形的動物紋飾,因而不能排除青銅禮器上出現動物紋的可能。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