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王安石《後元豐行》:乘興欹眠過白下,逢人歡笑得無愁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革。王安石推行了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稅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馬法等等。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的財富,增強了國家的兵力。但因為新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保守派在朝堂上攻擊王安石,再加上天災人禍,最後宋神宗也動搖了,於是罷免了王安石。王安石雖然罷相,但宋神宗並沒有廢除新法,且成果也有所顯示,於是,退隱江寧的王安石,寫了一首《後元豐行》,來讚頌這改善後的社會。

歌元豐,十日五日一雨豐。

麥行千里不見土,連山沒雲皆種黍。

水秧綿綿復多稌,龍骨長幹掛梁梠。

鰣魚出網蔽洲渚,荻筍肥甘勝牛乳。

百錢可得酒鬥許,雖非社日長聞鼓。

吳兒踏歌女起舞,但道快樂無所苦。

老翁塹水西南流,楊柳中間杙小舟。

乘興欹眠過白下,逢人歡笑得無愁。

我放聲歌唱,元豐年真是一段好時光,十日下一場小雨,五天吹一次和風。

麥子長滿了千里,覆蓋了原野,滿山的稻米與雲彩相接。農作物粒粒飽滿,雨水充足,水車被放置在屋簷下,沒有用處。捕魚撒下漁網,打上來的鰣魚堆滿了水中的沙洲,水邊的荻筍又大又甘美,滋味還勝過牛奶。

花上百錢就能買到一斗酒,雖然不是社日,可到處都能聽到慶祝豐收的鑼鼓聲。吳地的小夥子踏著拍子唱著歌,姑娘們在翩翩起舞,都說我們很快樂,沒有愁苦。老人乘著船沿著護城河向西南漂去,在楊柳之間繫上小舟。乘著興致還在,又斜躺著飄過白下城,見到的人個個都是歡樂的,沒有一絲憂愁。

這首詩在開頭馬上就讚頌元豐年間風調雨順的氣象。風調雨順首先表現天氣,那是客觀事實,無法造假,封建社會比較迷信,認為政有德,則陰陽調、豐雨順。王安石在詩中以風調雨順開篇,象徵著變法帶來新氣象。

接著則歌頌元豐年間,五穀豐登,農民豐收的美好現象。“麥行千里”、“連山種黍”、“鰣魚蔽洲渚”、“荻筍勝牛乳”,這些都代表著大豐收。也因為風調雨順,連水車都用不上了,被閒置在家,“龍骨”指的就是水車,蘇軾有一首《無錫道中賦水車》,寫的就是水車在農田中的作用。因為農作物大豐收,用來釀造美酒的糧食有餘,酒也變得便宜,百姓也享用得起,品嚐佳餚的同時也可享用美酒,多麼愜意的生活,難怪不是社日也到處都能聽到歡慶的鑼鼓聲。

社日原本是祭祀土神的日子,百姓在這一天擊鼓祭神,聚會歡飲,並祈求來年豐收。但因為連年豐收了,所以也不用得到社日,百姓們就可以聚會歡飲了。年輕小夥腳踏著地,跟著拍子唱歌,年輕小姑娘翩翩起舞。老人們也有自己娛樂的方式,他們乘舟而行,繞著護城河而下,一路欣賞美景,路上所見之人,皆紅光滿面,不見一絲愁苦。

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太過完美,王安石應該是有所誇大的,新法雖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應該還沒達到這樣的效果。不過當時王安石受到反對派的攻擊、毀謗,雖然他罷相了,但新法還在繼續推行,王安石內心還是掛念著的。他寫這首詩也是為了反擊保守派,要讓朝廷還有百姓們都知道,新法已經有成效了,這樣才有助於新法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