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神話中的“不周山”真實存在,如今發現珍稀資源,可中國使用百年

從邏輯上說,神話故事是說不通的,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神話色彩傳播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我國曆史悠久,神話故事上到八十歲耄耋老人,下至三歲稚子,都知曉一二。《西遊記》這類神話故事不知道是多少人兒時的記憶,黑白電視機打開了那輩人好奇心的大門。這些神話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除了離奇有趣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這些故事還是以一定的現實環境為載體。

女媧補天、後裔射日、嫦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最著名的四個。說的是水神共工在治水時和顓頊出現了分歧,民眾也不支援他,共工一怒之下將不周山的山頂撞了下來,而這不周山,傳說中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倒下,天也出現了一個窟窿,於是就有了女媧補天的故事。

不周山撐天體現了古代中對天文的解釋,今天我們知道這樣的說法是不夠科學的,但是不周山後來經過考證確實有這個地方。不周山其實就是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一聽就是外國人起的,這主要是因為如今的帕米爾高原不全在我國境內,屬於我國的部分只有其東部的一塊。

帕米爾高原是我國最西部的領土,整個高原屬於中國、阿富汗、塔吉克三個國家。歷史上整個帕米爾高原都是中國的領土,而且有一個相當中國的名字——“蔥嶺”,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只剩下了東部的一塊。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五百米以上,最高峰有七千多米。

《山海經》是最早對帕米爾高原有記載的書籍,書中將帕米爾高原稱為不周山。後來的《離騷》、《淮南子》、《馬可波羅行紀》等書籍中對帕米爾高原都有記載。在西漢時期,國力鼎盛,當時的中原地區一度和地中海各國來往密切,那個時候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必須穿越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看起來是苦寒之地,並非生活發展的優良選擇,但這裡曾經是東西方往來的必經之地,蔥嶺也頻繁地出現在我國的古籍記載中。如今的帕米爾高原地區住著約十萬人,如今還發現了一塊低溫地熱田,這塊地熱資源據說足夠當地人使用百年,可有效解決冬天取暖問題。

帕米爾高原、蔥嶺、不周山說的都是同一個地方,這裡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要塞,歷史也在這個地方留下了不少痕跡,商賈往來、將帥文人也曾在這個地方聚集,留下了不少故事讓後來的人知曉自己的來歷和故事,這或許也是歷史的意義所在,當你知道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時候,問題就已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