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朝鮮的?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文化對東亞影響非常深,這裡的東亞是指:朝鮮、中國、日本、還有越南。可能我們提到東亞的時候常常忘了越南,越南早期也是使用漢字的,很晚才把漢字更改為字喃。什麼是漢字文化圈呢?很多學者認為,不僅僅考慮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文化,佛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法律典章等。那麼朝鮮是什麼時候融入這個漢字文化圈的呢?

朝鮮是如何融入漢字文化圈的

公元313年,朝鮮半島的高句麗攻陷了樂浪以及帶方,統一了北方地區。到了公元668年,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南部一部分地區,這個時期一共三百多年,被稱為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而此時正是我們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是從公元220年到589年,比朝鮮的三國時代早了100年。

高句麗王城

儘管此時中國一樣經歷了長年的戰亂,但是朝鮮也一樣,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一個戰亂的時代,並沒有影響中國和朝鮮的交流。這個時期的高句麗疆域跨過鴨綠江,它基本控制了遼東的大部分地區,與當時的中國交流非常頻繁。史書記載,訪問北魏、北齊、北周達到90次,訪問東晉南朝也有30次,可以說高句麗在派出使節的時候,分了兩支隊伍,一個向南,一個向北。有時候一年內兩三次的拜訪,不僅僅是高句麗,新羅與百濟也是頻與中國交往。

中國的漢字在戰國時期就傳入了朝鮮,特別是朝鮮的三國時代,他們廣泛使用漢字,當時朝鮮半島的文人都能夠寫一手非常好的漢字文章。從這三個國家,給當時南北朝的朝廷文書來看,他們非常熟悉當時中原王朝的文章格式。

《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

比如在吉林省集安縣發現的《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上面記載了高句麗的長壽王在公元414年給他父親寫的歷史功績碑文,全文一共有一千七百多字。詳細介紹了高句麗是如何建國,好太王高談德如何吞併中國遼河以東的東北部分地區,在朝鮮半島的面積達到半島面積的大半即傳統的漢四郡的豐功偉績。還記錄了朝鮮半島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比如詳細記述了與當時日本的關係。

從《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看,行文非常典雅,是當時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駢體文,即四六文,四字一句,六字一句。比如記錄百姓的部分“賣句餘民,國煙二、看煙三。東海賈,國煙三、看煙五。”

《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書法

這個碑1000多年時間裡,不被大家注意,在清朝光緒年間才被學術界注意。清朝葉昌熾《語石》描述:“此碑方嚴質厚,在隸楷之間,所記高句麗開國武功甚備,此真海東第一瑰寶也。”這塊碑無論史料價值還是書法價值都是非常高的。

雖然高句麗離中國內陸比較近,但是與中國關係並不好,以至於曹魏在公元244年攻打高句麗,讓東川王逃到沃沮。也就是在碑文記載好太王即位時期,公元412年高句麗進入了鼎盛時期,在軍事上對百濟與新羅有絕對優勢,迫使他們屈服。

高句麗壁畫

但是百濟一直與中國關係非常好,百濟透過其發達的造船技術,往來於黃海之上學習中國的文化與技術,因此我們在百濟武寧王陵中出土了大量來自中國南朝的物品。武寧王從公元501年到523年,這23年是百濟鼎盛時期,與當時中國的宋、齊、梁、陳都有很好的交往,梁朝還給武寧王封為寧東大將軍。

朝鮮三國時代

新羅建國就比較晚,與高句麗和百濟相比,他們早期的文字都沒有,直到公元251年,一個叫婦道的領導人,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政權。此時他們的文字主要是漢字,甚至新羅的國名,都是按照漢字字面意思來定的。據《三國史記。新羅本紀》記載:“始祖創業以來,國名未定,或稱斯羅,或稱斯盧,或稱新羅。臣等以為,新者德業日新,羅者網路四方,則其為國號宜矣。”大意是說我們創業這麼久,一直沒有好的國名,覺得新羅這個國名比較好,可以定位國號,而且新羅也是按照漢字的詞義進行釋義的,德業日新,網路四方。

朝鮮三國時代

此時新羅把朝鮮語成為方言,朝堂之上必須用漢語,新羅效仿中國的禮儀制定了喪服法,就是如何服喪;用中國傳統習慣,給貴族以及帝王加封諡號;仿照唐朝服飾,對各品官階按照顏色區分,高階官員穿紅色等等,這些都是按照中原文化的習慣來改造他們的民族。

儒學對朝鮮的影響

朝鮮最早接受儒學教育的是高句麗,在公元372年,高句麗的小獸林王模仿東晉,開始用太學的方式培養貴族,並用儒家的思想來維護其統治的合法性。其主要學習內容為,《春秋》《五經》等經學內容,還會講一些《漢書》《史記》等歷史類的內容,如果學習完這些內容可以獲得一個稱號。

在公元405年,百濟王仁不但把儒學帶到百濟,而且還帶到了日本,給日本帶去了10卷的《論語》和一卷《千字文》。百濟儒學的興盛甚至引起我們中原王朝的注意,比如《周書》記載,原來百濟只懂得騎射,後來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也喜歡上了文史,並且還學會了陰陽五行等,其曆法等都是借鑑中原王朝的歷法,包括婚喪禮儀也都借鑑於中國。其中有個故事,說百濟國王喜歡下圍棋,於是高句麗就派了一個間諜僧人,利用這個僧人獲取了很多的情報,後來逮住機會把國王給殺了,可見百濟已經漢化非常深。

新羅留學生

公元640年高句麗開始派遣“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同時新羅也派有“留學生”,新羅學習比較晚,但是與當時的唐朝走的比較近,全面學習唐朝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制度,甚至全盤照抄。隨後新羅聯合唐朝滅了高句麗和百濟,從此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都效仿唐朝。

後來新羅為了進一步學習儒家學說,國王親自推廣常常在國學院聽講,同時也把科舉制度引入新羅,按照考試的等級“讀書三品出身”全面推廣儒家經典。但是我們也要了解到,其實此時儒家對朝鮮半島的改造並不像中原王朝那麼深遠,他們還受到本地薩滿教的影響比較深,比如花郎思想等等。

儒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最深的時候應該是高麗時期,高麗王朝引入朱子學派的一些思想,設立國子監等機構,全面普及儒家文化。李朝時期也十分重視儒家教育,尤其推程朱理學,分別設立了成均館等,還在漢城還設立了中學、東學、西學、南學等四學。

我們的祖先每認識一樣新事物,就會依據它外部形態、用途來做出判斷,並且固化一個符號代表它,這就是早期的象形文字,這是個很偉大的過程。我們漢字是從象形文字演化而來,它是對主體意思的描述,而不像拉丁文文字,是對語音的描述,這樣在跨區域傳播過程中具有天然的優勢。我們今天看日本的文字,只要是漢字部分我們依然明白其含義,但是有些發音卻完全不同,這可能就是我們漢字文化圈之所以能夠形成的原因。

參考資料:

楊昭全、韓俊光——《中朝關係簡史》,遼寧民族出版社

楊昭全,《中國——朝鮮·韓國文化交流史》,崑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