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朱元璋誅殺一個詩人,殺完後,為何把行刑官也一併殺了?

古代很多人在上刑場的時候,會有感而發做絕命詩,或者留下幾句慷慨激昂的話,明初也有一個詩人在臨刑的時候寫了一首絕命詩,讀來悲慼蒼涼,而當朱元璋讀到這首絕命詩的時候,竟然將當時詩人的監斬官也殺了。

那麼,這詩人是誰?為什麼被殺?又究竟寫了一首怎樣的絕命詩呢?

這名詩人就是明初嶺南詩派的代表人物孫蕡。孫蕡是廣東人,生於1337年,自小飽讀詩書,書無所不讀而寫詩一揮而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在嶺南一帶很有名,曾經和王佐、趙介、李德、黃哲併成為五先生。

當時的嶺南還是何真的地盤,等到何真準備降了朱元璋的時候,還是孫蕡起草的降表。而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一切秩序開始恢復正常,孫蕡參加了洪武三年的科舉考試並進士及第,被授予工部織染局使的官職。

大體上詩人都有些傲骨,或者說是倔脾氣,在官場上會比較容易吃虧,最開始幾年還挺順利的,後來就因為犯了事被罰到望都門修城牆。

朝廷官員因為自己過失犯了錯而修城牆,怎麼說也比較慘,朱元璋見了也有些於心不忍,畢竟孫蕡犯得錯也實在算不上大錯,於是朱元璋特意找了個臺階下,讓孫蕡朗誦他自己喜歡唱的粵語歌,歌中的真情深深打動了朱元璋,然後孫蕡就自由了。

但是孫蕡沒有自由多久,當他被派往蘇州為官的時候,又因為犯了事而被貶到了遼東戍邊,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1392年,大明太子朱標去世了,這對於大明朝來說是一個很不幸的訊息,對於朱元璋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一個事實,朱標不僅是他的兒子,更是他千辛萬苦培養起來的繼承人,他一死,朱元璋的心血大半都沒有了。

當初,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沒少花心思,更沒少給朱標指派老師和各種能臣猛將,為的就是將來朱標繼位,他們能夠輔佐朱標,讓大明江山在朱標手中走向輝煌,沒成想,朱標就這樣死了。朱元璋只能再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放在太子身上也不為過。

朱標曾經的那些勢力很明顯很難為朱允炆所用,換句話說,朱允炆人微言輕,根本無法讓這些人臣服。而朱元璋不得不為朱允炆登基掃清障礙,大明的功臣們是能殺的就殺,轟動一時的藍玉案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

雖說史書中藍玉被殺的原因是因為他謀反,但他究竟有沒有謀反,後世人多傾向於沒有,而朱元璋誅殺藍玉,又連帶著牽連了那麼多人,怎麼說都不能簡單解釋為藍玉謀反。

那麼,藍玉案究竟牽連了多少人呢?據統計,被殺的官員達到了一萬五千人,這是怎樣的一個數據,相信不用多說,都能想象的出來。試想一下,如果說藍玉謀反,真的能牽扯出這樣多的人嗎?而朱元璋殺藍玉又真的是因為藍玉謀反嗎?

先不討論這個,接著說回孫蕡,孫蕡也是死於藍玉案。而孫蕡被殺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藍玉的一幅畫上題了一首詩,至於是什麼詩,我們不得而知。估計當時朱元璋也並不知道,只知道孫蕡和藍玉有牽扯,管他牽扯到還是牽扯小,只要有牽扯,那就應該備牽連進來,於是遠在遼東的孫蕡就被抓起來了。

等待著他的就是死亡,對於死亡,孫蕡未必會害怕,但是他對於這樣的一個死亡原因很是悲憤,於是在刑場上就寫了這樣一首絕命詩:

“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

其情悲切,其意淒涼。讀之讓人動容,但是該殺還是要殺,於是孫蕡死在了遼東。

不過,後來這首詩不知道怎麼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他細細品讀一番,知道孫蕡其實是被冤殺的,當然,不管朱元璋承認不承認,被殺的絕大多數官員都是被冤殺的,只不過孫蕡的絕命詩恰好讓朱元璋注意到了。

他認為孫蕡不應該死,他不過就是為藍玉的畫題了一首詩,不應該被牽連進來,這樣一位有才華的人本應該繼續為大明效力的。朱元璋越想越覺得冤殺了孫蕡,他必須為孫蕡“討回”公道,誰下令殺的孫蕡,他就殺誰?

那麼,是誰下令殺的孫蕡呢?當然是監斬官啊,雖然他也是聽令行事,殺孫蕡不是他的決定,但是朱元璋決定就找他來算賬,所謂一命換一命,孫蕡死了,那麼監斬官也不用活著了。不過,殺監斬官需要一個理由,而這個理由還不能是認為孫蕡不該殺,畢竟藍玉案是朱元璋要大規模牽連的。

所以朱元璋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他對監斬官說:“有如此好詩,不覆奏,何也?”知而不報,該殺,於是,監斬官也被處死了,可憐監斬官竟然因為這樣的一個理由被殺了,當然,那段時間可憐的官員何止是監斬官和孫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