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柔然這個中國古代存在感最低的北方遊牧民族,可謂“生不逢時”

中國古代,在以農耕為生中原華夏族眼中,北方的遼闊草原=不適合生存的苦寒之地,對於向這裡移民、開發,向來毫無興趣;因此,這些地區也就遊離於高度發達中原文明之外,客觀上成了遊牧民族繁衍生息德溫床。

從先秦時期起,北方草原就有大量遊牧民族存在,比較強大的有林胡、樓煩、東胡、山戎等部落;在戰國末年,匈奴崛起後,強勢統一了草原,併成了其後漢王朝持續百年的勁敵。

與中原的頻繁朝代更迭一樣,北方草原也呈現後浪推前浪、新舊霸主不斷更替的狀態:在兩漢的打擊下,匈奴西遷、南融,鮮卑人成了這裡的新主人;而當鮮卑入主中原並逐漸漢化時,強勢崛起的柔然佔領了這一空白地帶;到了南北朝末期,柔然消亡,突厥崛起;其後則陸續是契丹、女真、蒙古在這裡唱主角。

任何一個北方遊牧民族,都有入主中原的雄心,甚至多次獲得成功。但他們之中,柔然的存在感是最低的,我們如今對其的瞭解,大多是透過文學作品《花木蘭》。在趙薇版的電影中,胡軍扮演的柔然首領,曾囂張的高呼:“我們柔然是狼,漢人是羊。”看起來很強大的樣子。

不過商業電影不等於歷史,柔然之所以存在感不強,就是因為他們太弱。額不對,就實力而言,他們其實不弱,只可惜生不逢時,遇到了武力強盛的北魏;而他們的覆滅,則是拜突厥人所賜。前有鮮卑、後有突厥,在這兩大強勢遊牧民族的襯托下,可憐的柔然就淪為了打醬油的。

鮮卑入中原、柔然崛起

柔然活躍於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原本它們只是一個小部落,《魏書》稱之為“東胡之苗裔也,姓鬱久閭氏”,起初役屬於拓跋鮮卑,“歲貢馬畜貂豽皮。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拓跋氏被前秦擊敗後,柔然曾依附於鐵弗匈奴部。

拓跋珪復國建立北魏後,首先拿柔然開刀。其後拓跋氏銳意進取中原、無暇北顧,柔然趁勢坐大,他們東征西擴,不斷吸收了散居於草原的鮮卑、敕勒、匈奴、突厥等部落,“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成了橫亙於北方的強大遊牧政權。

此後,柔然首領建立可汗王庭,史稱柔然汗國。與匈奴人一樣,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開始不斷南下對北魏進行騷擾和掠奪。

而此時入主中原的北魏看待柔然,就像當初漢朝看待匈奴。為了解除北邊威脅、掠奪戰馬補充軍需,北魏在與南朝對峙的同時,也毫不放鬆對柔然的討伐與打壓。當然,當時的北魏既保留了遊牧民族的優勢,又兼具中原文明的特長,對柔然處於優勢地位。

北魏對柔然的持續打擊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認為柔然人“無知,狀類於蟲”,即像一群未開化的野蠻人,跟蟲子一樣讓人厭惡,因此給他們改了名:“故改其號為蠕蠕”。其後他前後七次進攻柔然,並多次獲取大勝,對柔然造成了傷筋動骨的打擊:“凡所俘虜及獲畜產車廬,瀰漫山澤,蓋數百萬”。

後來,柔然迫於形勢,曾一度向北魏稱臣,並嘗試向西拓展,卻最終因此再度與北魏翻臉。公元460年,柔然吞併高昌;公元470年,進攻于闐;公元472,進攻敦煌。而西域向來被中原政權視為戰略與經濟的後院,北魏因此先後9次出兵討伐柔然,不斷持續對其進行削弱。

漢化程度極高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後,鑑於“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對柔然兼用懷柔之策;而柔然面對雙方實力差距,也識相的俯首稱臣,並且“歲貢不絕”。

北魏末年,原本打擊、防禦柔然人的北方六大邊鎮爆發起義,並向內地蔓延,北魏陷入了混亂。為了鎮壓起義,北魏統治者甚至不得不借用柔然人的力量。在首領阿那瓌的率領下,柔然乘機擴充實力,逐漸佔領了長城以北漠南地區,“部落既和,士馬稍盛”,其後他自稱敕連頭兵豆伐可汗,柔然再度復興。

東西魏分裂期間,雙方為了減輕北患、避免落入兩面受敵的情況,爭相向柔然人示好;樂見其成的阿那瓌則先後與東、西魏通婚,並將精力逐漸轉向內政,比如吸取漢文化、改官制、立年號、重用漢人、建立城郭、學習先進技術等等。不過這是他們也面臨了新問題。

柔然政權倒塌,拜“鍛奴”突厥人所賜

突厥原本是平涼地區的雜胡,姓阿史那,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依附於北涼政權。北涼被滅後,他們往西逃往金山,處於柔然人的勢力範圍之下。金山外形非常像當時的頭盔,而在阿史那氏的語言中,頭盔發音為“突厥”,從此他們就自稱突厥人。

當時的突厥人,手上掌握了從中原帶過去的先進生產力:冶煉技術,因此,他們世世代代以此為生,為柔然人打鐵,被蔑稱為“鍛奴”。到了酋長土門當政時,突厥勢力逐漸強大,並且擅自侵擾西魏的邊境。

而在阿那瓌當政時,柔然雖然取得了可喜的發展,但也面臨著新的危機:原本依附於自己的各部落逐漸強盛、離心力加強,陸續爆發了意圖脫離柔然掌控的起義。

公元551年,鐵勒人(也稱敕勒、丁零)在發兵攻打柔然的途中,被突厥土門可汗率兵襲擊,5萬多人被俘,突厥的實力再度擴張。信心爆棚的土門,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於是向曾經的主人——柔然頭兵可汗阿那瓌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卻遭到了對方的羞辱:“爾,我之鍛奴也,何敢發是言!”

暴怒的土門,徹底與柔然翻臉,他殺掉了對方使者,並與西魏宇文氏和親;第二年春,突厥大舉襲擊柔然,頭兵可汗阿那瓌兵敗自殺,部落四分五裂:太子庵羅辰、堂弟登注、登注之子庫提等人率部逃向北齊;登注的二兒子鐵伐則被部族立為可汗;另一支部族,則立阿那瓌的叔父鄧叔子為可汗。

土門則自稱伊利可汗,突厥汗國建立,也成了草原的新主人。

在突厥與北齊的打擊下,柔然徹底消亡

此時的柔然,已經分成了三股勢力,但這並不是結束。

公元553年,北齊護送登注、庫提返回舊地,依附鐵伐。不久後,鐵伐被契丹人殺害,登注被立;緊接著,登注又被自己人殺害,庫提繼位。

到了11月,突厥人再度來襲,庫提等人不得不再度倉皇逃往北齊。北齊文宣帝高洋則親自出馬。他率軍擊退突厥的追殺後,將柔然人安置在馬邑川,並且廢掉庫提,立庵羅辰為可汗。由於地處東邊,他們被稱為東部柔然。

高洋此舉,是為了扶弱鋤強、以夷制夷,接下來,他更是親自追殺突厥人到朔州,逼得對方請降。

但柔然人並不甘心被當做棋子。第二年,庵羅辰叛逃,被高洋率軍痛擊;4月,庵羅辰試圖反咬一口,親自入侵北齊肆州,但再次被高洋一頓胖揍,屍體綿延20多里、3萬多人被俘。此後,往東北遊動的庵羅辰部一直處於高洋的打擊之下。

公元555年,高洋親自率領5000輕騎追擊庵羅辰,從懷朔鎮至沃野,雙方多次交戰,柔然潰不成軍,被俘獲2萬人、牛羊數十萬頭。其後,這支柔然不得不向外逃竄,逐漸融合於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而留在西部的柔然人也沒撐多久。同樣是在公元555年,突厥木杆可汗率軍將其滅國,鄧叔子率領餘眾逃向西魏。但在突厥人的逼迫下,不久後宇文泰不得不將鄧叔子以及其麾下的3000多人交出,他們被突厥人悉數誅殺於青門之外。

至此,柔然作為政權主體徹底消亡,餘眾要麼被中原人吸收,要麼被突厥、契丹融合,還有部分西遷的,陸續消亡在中亞乃至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