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觀展前沿|張大千《華山雲海圖》錢松喦《錦繡江南魚米鄉》賞析

青綠華彩 大千氣象

張大千《華山雲海圖》

張大千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早期研習古人書畫,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畫風工寫結合,晚期重彩、水墨融為一體,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風格。

張大千 華山雲海圖

張大千《華山雲海圖》

設色紙本/立軸

1936年作

鈐印:張季、大千、張爰、摩耶室、有心雄泰山花

款識:

(一)到此欲驕日月,回頭又失蓬萊,秋風吹出井蓮開,何處長安塵埃。雪下玉龍游戲,月中青女徘徊。眼憶著錦江來,今古紛紜玉壘。西江月華山。同仲兄虎痴看雲海作。大千居士爰。

(二)丙子三月寫奉丙乙鄉長兄兩教。弟爰。

134。5×47 cm

北京翰海2020秋季拍賣拍品

汲古創新 青綠華彩

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張大千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代國畫大師。20世紀30年代,張大千開始“師法自然”,其旅遊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並在各地舉辦畫展。1936年,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寫下“五百年來一大千”,這則讚譽與他的藝術成就一樣,被後世廣為傳頌。正是這一年,張大千創作了多幅華山為題材的山水畫,尤以青綠技法的創新運用而光彩奪目。翰海秋拍的《華山雲海圖》即是張大千創作於1936年的一張大青綠山水佳作。

青綠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注重色彩的運用,有工細嚴謹、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宋以後,青綠山水畫的地位逐漸被文人寫意山水畫所取代。直至20世紀,張大千師古開今,集南北二宗精華於一身,賦予青綠山水新的生命力。張大千的大青綠山水以李思訓、李昭道為根基,研究汲取唐宋以來的青綠山水畫名家技法,用淡墨勾山石,稍加皴擦,色彩明快,具有清新雅緻的藝術效果。有的作品則在大青綠的基礎上用金色勾線,並在山腳等處施以金色,畫面更具華彩。

華山雲海 大千氣象

1934年9月至10月,張大千與其二哥張善孖遊覽西嶽華山,遍登華山五峰。令他眼界大開,並深刻體會到“名山大川,熟於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根據。要經歷得多才有所獲,山水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畜都是一樣”。因此,登臨華山,是此一時期張大千山水畫藝術的重要源泉。

《華山雲海圖》中,巧奪天工的奇峰怪石聳立在茫茫的雲海,雖未見紅日,但遠處山頭以赭石和金粉表現日出時分,霞光萬丈的壯觀景象。山崖上站立著兩位氣宇軒昂的高士,應該就是張大千與張善孖兄弟。他們似在觀賞盤根錯節的蒼虯,抑或眺望異色煙靄的雲海,給人留下無限遐想。全圖以怪石松林為近景,由大而小,從近處推向遠方,突顯空間的距離感。用側筆直皴或斧劈法表現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堅挺的質感。在設色方面,除了石青、石綠和赭石外,山石紋理線以金線復鉤,著光處加金粉調色,使得畫面輝映著富麗堂皇的美感。

壯美河山 欣欣向榮

錢松喦《錦繡江南魚米鄉》

錢松嵒

錢松嵒(1899-1985),江蘇宜興人,自幼受父親的影響習字作畫,其書法練就一手楷隸相雜的線條功夫,為其後來的繪畫打下書法的功底,臨習《芥子園畫譜》,學習畫樹畫石等的基本畫法,讀古人畫論:李成《山水訣》、郭熙《林泉高致》、石濤《畫語錄》等,在理論上提高了認識。在江蘇第三師範學校學習時,師從胡汀鷺。胡汀鷺曾經贈給錢松嵒幾幅名家作品的照片,包括王晉卿,唐六如、石濤的山水,錢松嵒反覆習達五六年之久,這對他的技法影響很大。五年師範畢業之後,1923年開始在無錫、蘇州等地任教30餘年。1957年6月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籌備處)畫師,1960年3月畫院正式成立時,錢松嵒任副院長,“文革”結束之後1977年,江蘇省國畫院恢復,任院長。

經典題材中的精品佳作

錢松喦,為新中國的美術教育和藝術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承前啟後,一代宗師”,作為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1960年,錢松喦跟隨“江蘇國畫工作團”,進行二萬三千里旅行寫生,在創作中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從60年代起,錢松喦創作中表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常熟田》成為系列主題,他將“著眼點放在田地上,那遼闊開朗的田野,是雄偉的,不平凡的,這是顯示時代精神的所在。”後來,錢松喦創作《錦繡江南魚米鄉》也延續《常熟田》的構圖方式和表現手法,畫面採用俯視的視角,表現出良田與湖泊由近至遠,山腳下帶有江南特色的建築沿湖而建,湖泊的港汊之上由拱橋連線著兩岸,湖中帆船點點。本次拍賣的《錦繡江南魚米鄉》即是這一題材中的精彩之作。

錢松喦 錦繡江南魚米鄉

錢松喦《錦繡江南魚米鄉》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錢、松喦、曾飲江河源頭水

款識:錦繡江南魚米鄉。錢松喦作於南京。

89×68cm

北京翰海2020秋季拍賣拍品

錦繡江南 欣欣向榮

錦繡江南,人類營造出來供自己休養生息的漠漠水田,無疑是水鄉最常見的景物。然而,古往今來,幾乎沒有畫家涉足過這一題材。即使有人畫上一角,也只是為山林作陪襯。而錢松喦認為“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不屑畫、不好畫的田野,在大辦農業的今天,就應該大畫特畫”。他帶著畫具,沿宜興、無錫到常熟,遠眺鳥瞰,收集素材。他所追求的意境,已遠遠超過了過去畫家描繪鄉村景物所一再表現的“暮春三月,草長鳶飛”,牧童牛背橫笛、隱士荷鋤晚歸之類。

《錦繡江南魚米鄉》所展現的天地,以稻田為主體,平疇萬頃,規劃整齊的江南水田,既無山嶺丘壑,又無曲徑通幽,卻包含著時代變遷的意蘊。在他的意匠經營之下,頓顯出新時代大農業的光彩。其間煙雲繚繞,夾以沙道、漁舟、橋樑等,突出“魚米鄉”三字。畫中空白,都是實境,畫外透著滋潤的水氣;著色處卻由實而虛,淺綠色調與黑、白形成的和諧,給人一種極舒暢的感覺。錢松喦別具一格的俯瞰式表現手法,觀之神明氣清,胸懷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