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代這哥倆有意思:當官不行的書法極好,書法不好的得做高官

王守(1492—1550),字履約,號涵峰,吳縣(今蘇州)人,王寵同母兄。王寵的名字,在明代書壇閃閃發光,這個雖然短命,但卻才氣逼人的藝術家,以獨具個性的草書與小楷,成為明代一流書法家。

王守與王寵少同筆硯,飲食起居形影不離。一起拜師讀書,一起參加科舉,耳濡目染,相互影響是再正常不過了。都是少年成名,但兄弟二人命運卻大不相同。

正德初年,兄弟二人以裡俊選隸學官,補校官弟子員。正德五年(1510年)又奉提學黃公如金之教,師從蔡羽習舉子業,凡三年。王寵自正德五年參加鄉試,直至嘉靖十年(1531年),凡八試見斥。而王守正德十四年(1519年)舉於鄉,嘉靖五年(1526年)登進士,列三甲第十四名。

王寵雖然考不取功名,卻生前即享大名,匆匆三十九載,鬱鬱而終,令人心生遺憾。王守已然功成名就,卻被歷史無情地遮蔽,百年之後默默無聞。孰為功?孰為名?孰為德?孰為言?歷史總有它青睞的標準,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以為真理在握、標準在手。

王守亦有《石湖集》傳世,今已不全,徐顯卿曾序雲:\“昔在正、嘉間,王子履吉名籍甚,海內知有王履吉者,履吉詩篇清矯,書法遒逸。其伯氏履約默然藏名,人若不知履吉有兄者。餘從履約仲子玄成,的履約所作《石湖集》讀之。\”

王守此札(如上圖),寫得瀟灑靈動,筆致翻飛,似有一股英氣,銳不可當,大似其師蔡羽之作,與王寵相較絲毫不讓,應為其早中期所書。

王守留下的作品極少,亦有相似王寵者,則距王寵不可道里計,稀疏鬆軟,東施效顰,如推斷應為晚期所作。

據記載,王守登進士後隨赴外選,授寧波府推官,歲末又掌鄞、象山二縣府事。嘉靖八年(1529年)九月,應召前往北京,選戶科給事中,後歷吏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終南京都察院御史,掌院事。卒於官。

王守與王寵的離開也應該是鯉魚躍上龍門時的那道分水嶺。

王守對王寵的感情應該是極其複雜的,一方面兄弟情深,或許弟弟的事情更在兄長之上;一方面弟弟的不遇應該又是兄長時刻不能得意的懸樑。

或許王寵故去之後,王守對其書作的有意模仿也是一種懷念,一種對其才華的不捨追慕。而大家同處青春年少時,筆下便沒有那麼多沉痛,那麼多顧慮,有的只是輕快旋律與盎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