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百年孤獨》裡把孤獨寫得最透徹的一句話,幾個字便寫盡人生孤獨

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看到盜版《百年孤獨》的時候說:“像被雷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

我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會分為兩類,一種是連人物名字都記不住的人,另一種是被它所深深震撼的人。

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絢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看過《百年孤獨》的人很多,但是馬爾克斯式的孤獨卻沒有幾個人能懂。馬爾克斯用他自己的經歷、想象力,讓我們看到了極致的孤獨,在他的筆下,多種人生的孤獨裡,我們總能看到一個自己的影子。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你身處的城市很擁擠,但卻始終孤獨與自己如影隨形。在人滿為患的地鐵裡,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都是孤獨的靈魂。夢迴午夜時分,一個人在諾大的房間醒來,不同於表面的空虛,來自於精神上的荒蕪和孤獨感,才是最令人感到絕望的。

曾問我幾個朋友同一個問題,你在什麼時候會感到孤獨?

朋友A說,最孤獨的感覺應該是你認識很多人,有很多所謂的朋友,日子過得也十分紅火,可是不過都是一些酒肉朋友,你真正想要交好的,講知心話的人,一個都沒有。這種應該算是最孤獨的時候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常態吧,每天看上去都很充實,只要群天群裡吼一聲,就會有很多朋友一起出來吃吃喝喝,只不過吃飽喝足之後,就各回各家了。自己要真的有點什麼事情,平時一起吃喝玩樂的朋友比誰閃得都要快。

朋友B說:我時常感到孤獨,因為每次自己身上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讓人感到苦惱的事情的時候,可以對身邊的人講起來的卻沒有多少,又特別希望有人可以聽自己的吐槽,但是幾乎是沒有了。

每次拿起手機,翻遍了手機通訊錄,好友找了又找,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真心話的人,你知道嗎?有些時候我寧願去跟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聊天,也不能找熟悉的人,總覺得沒人能做到感同身受就隨便找個人說說算了。

朋友C說:你們那哪裡算孤獨,我覺得孤獨應該是你身邊有親人,有朋友,有孩子,有同事,你卻還要還在一直尋找。依然覺得自己一生孤苦無依,一直都是一個人獨自熬過所有,一個人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孤獨又寂寞,根本沒有一個人可以理解你,也沒有一個人讓你依靠。那種發自內心的、來自精神深處的孤獨才是真的孤獨吧。

人生最大的悲哀難道不是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孤獨地望向遠方嗎?

淺層意義上的孤獨或許只是來自於內心的封閉,只要身邊有朋友,有家人,有愛人,他們的力量就能幫助你擺脫孤獨,而那種精神世界的荒蕪,才是真正需要被救贖的。如果你永遠無法覺悟到這一點,那麼你永遠都無法擺脫孤獨。

馬爾克斯說: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人的內心苦楚無法言說,人的很多舉措無可奈何,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寂。

我以為,在《百年孤獨》裡可能是我讀過的關於孤獨的描寫最透徹的一本書了,幾乎每一個任務出場都散發著一種濃烈的孤獨的味道,幾乎整本書下來就是一張用孤獨編制起來的孤獨世界,馬爾克斯幾乎寫盡了所有的孤獨的滋味,包括權力的、倫理的以及死亡的孤獨。

其實大家喜歡馬爾克斯的一個很重大的原因應該是源於他對任何一種事物都寫到了極致,就像《百年孤獨》寫盡了人生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寫盡了人世間所有可能的愛一樣。

卡森·麥卡勒斯的《心是孤獨的獵手》裡說:“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的原罪。”

孤獨對於我們來說就如同是身體的一部分,只有接受那份孤獨,我們才能完成自我救贖,才能夠讓我們的人生沸騰,或許,只有經歷過絕對的孤獨,才能夠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如同鳳凰涅槃,得以重生。

就像周國平曾寫道:我天生不宜交際。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我們可能生來孤獨,活著孤獨,但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擺脫孤獨,學會和孤獨和睦共處,在《百年孤獨》裡面你或許就能找到那個屬於你的答案,找到屬於你的精神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