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對歷史的別樣書寫,喚醒我們重新進行思考

深港書評為你帶來2021年0701期好書周榜。

本期好書榜,我們推介了兩本自傳體式的虛構類作品,《我從哪裡來》的作者薩沙·斯坦尼西奇是自青年時期就從南斯拉夫移民到德國的難民,這段特殊的經歷讓他天然具有跨文化的視角,去反思一個人的“出身”究竟是如何構成的,它又會帶來怎樣的深刻影響。《浮木》則是《秋園》的續集,年過八旬的作者楊本芬依舊在書寫著她個人記憶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書寫那些微小、短暫,但卻是鮮活的人的命運。

非虛構類中,我們推介了微觀史學的代表作《乳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它透過揭示一個曾不為人知的磨坊主的心靈世界,映射出了足以顛覆我們以往認知的歷史社會圖景。此外,上榜的《鯨之殤》《偉大的秘密:從二戰芥子氣洩露事件到癌症化學療法的發現》等非虛構類好書,同樣是聚焦於一段歷史往事,試圖對歷史進行別樣書寫,喚醒我們重新進行思考。

虛構類:

《我從哪裡來》

(德)薩沙·斯坦尼西奇 著

韓瑞祥 譯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在呈遞給德國移民局的履歷表上,我寫道:1978年3月7日,我出生在德里納河畔的維舍格勒。出生前的幾天,德里納河躁動不安,波濤洶湧。在我人生最初幾年裡,奶奶一直照看我,奶奶是黑社會的人,我給移民局這樣寫道,幹黑社會這一行,有的是時間照看孩子。

隨著南斯拉夫解體,波黑戰爭爆發,我和母親逃亡到德國。我的家族分散地生活在整個世界,和南斯拉夫一樣四分五裂,無法融合到一起。2009年,我回到維舍格勒探望奶奶,第一次和她一起來到奧斯克魯沙村:一個只剩下13個居民的村莊。爺爺就生在這裡,也葬在這裡。在做夢的南斯拉夫歲月,父母仍在櫻桃樹下翩翩起舞;而滄桑歸來,我站在古老的群山中,尋找祖先的起源。

《尋琴者》

郭強生 著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1年7月

《尋琴者》是臺灣作家郭強生繼《斷代》之後全新長篇,講述一段如鋼琴曲般悠揚動人的故事:一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鋼琴調音師,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時光與情感之中。一位年逾六十的生意人林桑,因妻子死後留下的一架鋼琴與調音師相遇,兩人結伴踏上尋琴之旅……

《浮木》

楊本芬 著

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7月

《浮木》是《秋園》的續集。一位八旬奶奶講述她和媽媽,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親戚、鄉親們的故事,在那樣的年代裡,人們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隨波逐流、掙扎求生,他們的命運在大時代中載浮載沉、漂泊無向,有的從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線生機。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數不復存在, 恰如泡影破滅於水面,閃電消失於天空。作者透過回憶,講述了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的堅韌與美好,這一生,像是一顆露珠的記憶,微小,短暫。但在露珠破滅之前,那也是閃耀著晶亮光芒的,是一個完整的宇宙。

《蟑螂》

(英)伊恩·麥克尤恩 著

宋僉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1年5月

《蟑螂》是麥克尤恩最新的中篇小說,描寫了一隻蟑螂的神奇經歷:從議會大廈千辛萬苦爬到首相官邸,醒來之後,蟑螂居然發現自己佔據了首相吉姆·薩姆斯的身軀,同時也成為英國最有權勢的人。作為英國首相,吉姆·薩姆斯的使命就是實現人民的意志——在英國貫徹“反轉主義”,甚至要向全世界推行。無論是黨外的反對派,黨內的異見者,還是議會民主的原則,都不能阻礙新首相完成他的使命。

非虛構類:

《鯨之殤》

(加)法利·莫厄特 著

高建國 / 李雲濤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年6月

‍本書為加拿大國寶級作家法利·莫厄特為鯨類發聲的經典環保之作,講述了一頭懷孕母鯨被困海灣,被人類無情射殺的悲慘故事。人類無情而殘忍的掃射,雄鯨不離不棄的守候,作者努力而徒勞地尋求救援,整個故事溫馨與悲傷、殘酷與絕望相交織。此外,全書亦詳細梳理了兩三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大海域中所有鯨魚慘遭屠戮、幾近滅絕的真實情況,揭露了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無限膨脹的慾望,批判了人性的自私與醜陋,讀來令人觸目驚心,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

《偉大的秘密:從二戰芥子氣洩露事件到癌症化學療法的發現》

(美)詹妮特·科南特 著

胡小銳 譯

中信出版·鸚鵡螺

2021年6月

人們怎麼也想不到,“二戰”時期德國對巴里港的一次毀滅性空襲竟然啟發科學家發現了癌症的化學療法。本書講述了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揭示了亞歷山大如何與軍方的保密機制抗爭,排除各方阻力,艱難地得出這一重要發現。

1943年12月2日,德國空襲位於義大利的巴里港。在這次空襲中,上百噸芥子氣炸彈洩漏,造成約1 000名盟軍或海員死亡。事後,盟軍高層將領決定隱瞞此事,因為秘密持有化學武器這一點無論從戰術上還是輿論上都對盟軍不利。由於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決心掩蓋此事,空襲巴里港成為“二戰”時期秘密的軍事事件。

中校斯圖爾特·亞歷山大是此次事件的親歷者,也是真相大白的重要推動者。他經過專業、縝密的調查,發現了受害者病歷中的異常之處,得出芥子氣可能會對癌症有治療功效的結論。他對此事的調查受到了軍方的阻撓,但他沒有放棄對真相的追求,而是不顧個人安危,盡己所能,將報告呈交給他能接觸到的人士,使得後人在重新調查此次事故時有了一手資料,也揭開了科學家用化學療法治療癌症的序幕。

《乳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意)卡洛·金茨堡 著

魯伊 譯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年7月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於16世紀義大利東北的弗留利地區。他能讀會寫,讀過《十日談》、義大利本國語言版《聖經》和曼德維爾遊記之類的書,也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它們。他先後面對鄉鄰、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達自己的情感,闡述自己對教會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機會覲見教皇、國王,他也想要慷慨陳詞。

他不相信基督救贖,懷疑聖經文字,譏諷洗禮等諸聖事不過是一樁生意。他說上帝是一縷空氣,視眾天使為乳酪中的蛆蟲。他大聲指斥壓迫窮人的教士、貴族,呼籲教會放棄特權、返樸歸貧,甚至渴望發起一場激進的宗教改革。對他的兩次審判相隔十五年,親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責和審判官的威嚇,皆未動搖他“離經叛道”的立場和信心。

《向伯利恆跋涉》

(美)瓊·狄迪恩 著

何雨珈 譯

中信出版集團·大方

2021年6月

本書是美國文化偶像瓊·狄迪恩的代表作,是第一批向公眾揭示二戰後美國繁榮表象下失序現實的作品,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掀起現象級的熱議,並由此成為影響至今的美國文學殿堂級非虛構寫作。書中收錄了瓊·狄迪恩20多篇名作,包括《向伯利恆跋涉》《加州夢》《黃金夢裡人》等。

狄迪恩以冷冽筆鋒和灼熱自我,疏離又深陷,還原了1960年代的美國,特別是加州的反文化潮。 “萬物解體,中心再難維繫”:社會繁華昌盛的表象下,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已然開始崩塌,而新的未來卻遙不可及。社會徹底走向失序,中產階級生活危機重重,嬉皮士運動興起;一整代人沉浸在虛無與迷惘中,作出近乎可笑的無力反抗——這是觸及美國一個時代靈魂的完整記錄。

綜合類:

《把宇宙作為方法:天體物理學家寫給所有人的101封信》

(美)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陽曦 譯

未讀·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年6月

‍本書精選了世界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泰森與讀者之間的101封書信,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多年。泰森從宇宙的角度出發,解答了關於科學、信仰、哲學、人生中的大量問題。很多信裡蘊藏著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體會過的那種渴望:尋找生命的意義,孜孜不倦地試圖理解自己在這個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這些問題既有來自專業人士的困惑,也有普通人的迷茫。透過這些提問與解答,我們可以認識到宇宙與現實世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些問題和困惑都藏在你所樹立的宇宙觀當中,跨出自我的維度,學會用宇宙視角看問題,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螞蟻社會:一段引人入勝的歷史》

(德)尼爾斯·韋貝爾 著

王蕾 譯

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2021年7月

“人像螞蟻”這個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樣古老。從作家到政治學家、社會學家,人們渴望從螞蟻身上尋找人類社會的最佳組織形式;從單一的個體到整體的社會,從君主制到民主社會,從霍布斯的“利維坦”式全能國家到《美麗新世界》中的集權烏托邦,再到原子化、網路化的後現代社會,螞蟻的行為在任何時候都能被象徵性的解讀,並與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社會形態形成了巧妙的一一對應。作者從社會學專著、小說文字,乃至電影文字出發,探索了這一類比的迷人歷史。在本書中,螞蟻,成為人類社會的絕對隱喻。人不是“像”螞蟻,人就是螞蟻。

記者:餘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