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萬國博覽會上,中日曾帶象牙球參展,一個驚豔亮相,一個顏面無存

引言

腐根斷枝隨水流,一生輝煌至此休。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

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一棵成長地十分秀美的大樹被砍伐了,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殘根被扔在水中隨波逐流,無人問津。幸好遇見了憐愛木材的痴心雕刻,使得這段枯木再次煥發出另一種生機。這句詩實際上描寫的就是我國的根雕藝術,這種技藝在我國發展的年代久遠,可以根據樹根的特色被雕刻成各種形象,在拋光上色後栩栩如生,極具神韻。

其常被文人雅士擺放在家中以供人品評。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不為大眾所熟知,是所有雕刻技藝乃至傳統技藝所共同面臨的困境,是浮雲蔽月,是明珠蒙塵,殊不知在曾經的萬國博覽會上,中國雕刻的象牙球還為我們贏得過世界讚許。這又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呢?

萬國博覽,各顯神通

在1915年美國曾經在自己國家主導的巴拿馬運河開鑿成功後主辦過一次萬國博覽會,顧名思義,萬國博覽會實際上就是世界上各個國家挑選出自己國家最值得拿來展出的東西來體現自己的國力與技術水平,相當於我們見過的世博會,可以追述到英國工業革命期間。雖然這個時候的我們發展遇到了很多問題,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際上的很多大事也還是會邀請我國參加。

這可是個展示自己,扭轉刻板印象的好時機,可是展示什麼好呢?工業製品已經難以與歐美國家抗衡了,拿出來只是班門弄斧,如果是背靠傳統技藝的積澱,說不定還有一爭之力。確定好了參展作品型別,立馬向各個省份發出了徵集的公告,人們也十分看重這次機會,參與踴躍,最後竟收到了十萬件左右的展品,佔各個國家之最。其中最吸引眼球的還是一個由廣州牙雕大師翁昭製作的精美無比的象牙球。中日對抗,象牙球之爭

中國雕刻象牙的的技藝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清末時期可以說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狀態。當年參展的象牙球由一整塊象牙雕刻而成,經過一系列複雜而精細的工藝,將象牙打磨成不同的各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栩栩如生的花紋,並且可以流暢轉動,共有24層。這個象牙球花費了翁大師十年的心血,見到的人無一不為工藝的它的精美和翁大師的技藝與耐心所折服。

正當所有參展的官員都以為我們帶來的象牙球一定能在展覽中驚豔世界,大放異彩的時候,日本也帶來了一個象牙球,並且比我們的更多了六層!足足有三十層!這個日本的展品一出,曾經屬於翁大師象牙球的風采就全被蓋過了,跳動著東方神韻的象牙球在尷尬的展位上孤零零的立著,眼睜睜地看著金獎被頒給了日本的展品。技高一籌,贏得世界讚許

翁大師對這個結果表示難以接受,苦心專研這門技術多年的他深知,象牙質地堅硬,能做成24層已經達到了極限,並且還花費了自己十年的時間,不管是從技藝還是時間上的功夫都是不可能輸給日本的。在略微思索以後,翁大師向主辦方提出了一個要求:將兩個象牙球都放進沸水煮一下,看看是否會發生什麼變化。

果然在放入沸水一會兒之後,日本的象牙球開始四分五裂,對方代表的臉色也尷尬難堪。原來翁大師懷疑日本的象牙球是用膠水粘上的,因此提出沸水檢驗,最終的結果正如大師之前預料的那樣,日本確實用了膠水,而我們的象牙球在沸水中沒有絲毫的形狀變化,反而煙霧繚繞之中多了些縹緲的仙氣。最終日本的金獎被撤銷,我們靠真材實料贏得了金獎,並在後續的展覽中連續斬獲了74項各種大獎,驚豔了世界,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結語

中日同樣用象牙球參展,一個驚豔亮相,一個顏面無存,這其中不僅是雙方的技術博弈,更是對於技藝的把握,對於世界的態度的體現。想要驚豔四座,贏得世界各國的關注和讚美,完全可以選擇在自己的技術上下功夫,用些巧勁,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就足夠了。如果一味的只想戰勝對手,急功近利的採取一些非自然手段,是一場不會勝利的投資,贏了輸掉的是一個自信,輸了也會輸掉了自己的形象,雙輸選擇實在沒有必要。

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