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王陽明的為學三變與學成後三變

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講到明代,王陽明有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陽明乃其號。浙江餘姚人,生於明成化八年(1472),卒於明嘉靖七年十一月廿九日(1529年1月9日)。

中國的儒學發展至宋代,有新儒學的崛起,稱為理學。在宋以後,理學主要是兩大派——程朱學派與陸王學派。所謂的“王”,即指王陽明。他的思想不僅影響明代中葉以來士人,而且遠播朝鮮、日本,以致日本明治維新的產生亦與其思想的推動有關。

陽明的為學三變與學成後三變

陽明理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黃宗羲《明儒學案》有總結:在其為學階段的初期,他讀朱熹一派學說,“無所得入,於是出入佛老者久之”,以後又經過生活

磨鍊

,“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是前後經過三變而終於入門。

由入門以後,他的實踐與倡學又有“三變”:先是“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的,……視聽言動,大率以收斂為主,發散是不得已。”以後他任官江西,“

專提

‘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慮,出之自有天則。”最後“居越(今紹興地區)以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而永珍畢照。是學成之後,又有此三變也。”

從王陽明為學三變與學成後三變可知,他曾出入佛老兩家,最後歸於儒家;與其他的理學家相同,都曾以靜坐,澄心斂氣為手段,最後以臻動靜一如、從心所欲不逾矩境界,陽明倡言的除“致良知”以外,有“知行合一”。他又稱“心即理”,因而以陽明為代表的理學除了稱“王學”、“陽明學”以外,又稱“心學”。

如果要研討儒學與氣功的關係,王陽明可以說是一位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