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到七十才明白,懂不懂得和這些人“搞好關係”,晚年差距很大

小區中的陳大伯,退休已經整整有六年的時間了。

在這段時間裡面,他很少出家門,一直都是宅在家中。所以,他每天都會跟家人吵架,以至於家庭矛盾極深。

有一次,陳大伯還直接跟孩子剛了起來,說要跟孩子一刀兩斷,老死不相往來。而孩子,也被他的性情狀態給嚇倒了。

在後來的日子裡面,孩子們實在是忍不下去了,便向社群的心理醫生求救,跟他們說了陳大伯的心理狀況,希望能得到幫助。

心理醫生是這麼跟他們說的,陳大伯是因為過分孤獨了,總是一個人悶在家中,所以讓內心產生扭曲的情況。不僅如此,退休後沒事幹後,他也就會過分空閒,從而產生“雞蛋裡面挑骨頭”的行為。

醫生建議,如果能讓陳大伯跟朋友多往來,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社交,相信他的心理情況會比現在要好很多。

很快,孩子們就聯絡了幾個上了年紀的叔伯和父親的工友,希望他們能幫陳大伯改變當下的狀態。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陳大伯內心也開朗了許多,就連人也不計較了,和孩子們的關係也變得融洽起來。

陳大伯感慨,原以為人老了之後,一個人也能過很幸福。誰知道,一個人活成孤島,還不如多和老朋友們出去走走,多跟家人搞好關係。如果能選擇,希望之前那六年別活成那副模樣。

人到七十才明白,懂不懂得跟這些人搞好關係,晚年生活的差距巨大。

懂不懂得和“孩子”搞好關係,晚年差距很大

人老了,終究是要依靠孩子的。因為你的孩子,就是你血脈中的一部分,你對他們好,他們對你好,這是天經地義的。

有些人認為,自己只要有錢就夠了,孩子什麼的,就不用理會他們了。其實,這樣的想法,那是較為極端的。

金錢再好,最多隻能滿足你物質上的需求,而精神上的需求呢,或者說是家庭溫暖的需求呢?這一切,都需要靠親情來滿足。

你跟孩子的感情,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晚年生活的質量。為什麼呢?因為人上了年紀之後,是需要孩子來照顧自己的。

雖然我們不過分提倡“養兒防老”,可你和孩子的關係,終究是你走向幸福生活的一個跳板。

想想看,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過分糟糕,不是今天吵鬧,就是明天一刀兩斷,那這樣的生活,哪管你再有錢,又有何意義呢?

那些活成孤家寡人的人,他們漠視親情,過分倚老賣老,不懂得與孩子交往。如此,才會讓自己的生活越過越糟糕。

懂不懂得和“老伴”搞好關係,晚年差距很大

有道是“少年夫妻老來伴。”

人與人結婚的原因是什麼?說到底,就是想有一個人能陪伴自己,互相照顧,互相扶持,一同攜手到老。

尤其是人上了年紀之後,有可能你的孩子會離你而去,有可能你只跟伴侶住在一起。如此,你和老伴的關係,將會決定你未來生活的走向。

說到這裡,有人會疑惑,為何孩子會離我們而去呢,不是說我們跟他們搞好關係,他們就會對我們好嗎?

其實,孩子有孩子的家庭,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家庭,這兩者是不能放在一起來說的。況且,孩子的壓力也不小,沒必要事事都要他們來承擔。

所以說,作為一個“懂體諒”的老人,就該明白,生活之事,如果孩子能幫忙,那自然是錦上添花。

而錦上添花背後的根基是什麼?就是你要跟老伴搞好關係,雙方都同心同德,互相照顧。這樣,家庭的矛盾才會愈發減少,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要是夫妻關係都不好,那我們的晚年生活,不就亂成“一鍋粥”了嗎?

懂不懂得和“老朋友們”搞好關係,晚年差距很大

就像上文的陳大伯,他退休之後,就一直把自己關在家中,不跟老朋友們交往,也沒有到外部環境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因此,他也就容易和家人們鬧矛盾。

人這輩子,雖然說不需要有過多的朋友,但你卻不能沒有朋友。因為過分孤獨,心態終究會變得不太好的。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倘若他們少跟人交往,少動腦筋,那麼患病的機率會更高。那麼,為了健康和家庭考慮,就該多與老朋友們交往。

況且,在與人交往中,我們終究是要比一個人活得更要快樂的。所謂“人至察則無朋”,我們沒必要過分死板而讓老朋友們離我們而去。

一群老朋友,有空的時候,可以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爬山,一起去下棋……這一切的行為,肯定要比一個人孤獨地活在家中要好。

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朋友是調節內心情緒的良劑,如果能好好利用,將會讓人收穫匪淺。”

所以說,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沒必要說非要活成一座孤島。有些時候,多與老朋友們交往,更能讓人感受到退休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