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重慶忠縣中壩遺址,出土文物20萬件,這是五千年的無字“史書”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一處遺址完整展現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這就是中壩遺址。中壩遺址位於重慶市忠縣縣城正北6公里井河兩岸的臺地上,遺址東西最長約350米,南北最寬約140米,總面積約50000平方米。由於常年的河水沖刷,導致該遺址的主體部分已淪為河床左側一座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孤島,人稱“中壩”,故將遺址命名為中壩遺址。考古專家表示中壩遺址考古工作最早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直到80年代四川省文物普查時被重新發現和確認,當時這一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上世紀90年代,考古專家對中壩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歷時6個多月的發掘,清理出土3座西漢中期以前的龍窯,將四川盆地使用龍窯的歷史提前到了距今2000多年以前。另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數十座春秋戰國時期的房屋遺址,而這也是在重慶峽江地區首次發現這一時期的房屋遺蹟。第二年,對中壩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發現了宋末元初的窖藏,發現了瓷器、銅器、鐵器等108件。另外考古專家們還發現了多組重要的遺蹟間的疊壓,先後發現了新石器晚期遺存、商周遺存以及漢代時期遺存。

90年代末,對中壩遺址進行了第三發掘,主要關於鹽業考古的專題發掘,此次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房址和灰坑,也發現了大量灰溝、墓葬、洞等遺蹟數以萬計的遺物。第二年,第四次發掘地層出土了夏代文物,至此中壩遺址5000年發展史上一個大的缺環被連線上了。另外考古專家還發現了唐代排列整齊的鹽灶遺蹟,這是三峽庫區首次發現與鹽業有關的樣袋鹽灶,為研究該地區鹽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

2001年,中壩遺址開始了第五次發掘,此次發掘發現一個錢幣窖藏,出土了半兩、五銖、開元通寶、乾元重寶等錢幣數千枚。除此之外,還發現了唐代的“挖棺葬”,為研究該地區的葬制、葬俗提供了新的資料。第二年,中壩遺址進行了第六次發掘,這次發掘過程中再次發現了夏代遺存。然而,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們遇到了許多難題,其中窖藏謎團、柱洞謎團、尖底缸謎團,這些謎團至今無法得出結論。新石器時代晚期地層發現數以百計的窖藏,它們是用來儲藏什麼?怎麼儲藏至今沒有答案。發現的柱洞類遺蹟專家從未見過,也沒有找到相關的史料記載。專家對敞口深腹尖底缸進行拼對修復,但是經過近3個月修復,一件也未能修補起來。

根據考古專家統計中壩遺址出土文物達到了驚人的20萬件,這在任何考古史上是絕無僅有。專家們根據不同地層出土遺蹟、遺物綜合研究分析,確認中壩遺址的年代從距今5000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南朝、唐、宋、元、明、清至近代,十分完整地展現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專家表示地層堆積這樣厚、層次這樣多、出土遺蹟和遺物這樣豐富的古遺址,在古今中外的考古發現中都是空前的,其文化資訊的蘊含量難以估量,可以說是重慶三峽庫區五千年曆史的縮影和見證,專家表示這是一部五千年的無字“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