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畫家李振軍:筆法俊美,氣象萬千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圖/李振軍 文/華勇

南朝宋宗炳在《畫山水序》中闡述山水畫作的要點,指出畫作要“質有而趣靈”。古人在山水畫上的作畫上,講究以靜心與自然對話,觀察山水萬物的生生不息,將萬物的“靈”和“意”置於筆墨之中,於是有了山水畫等寫意心理語言。李振軍先生的山水畫就以“靈”為根,以“意”為骨。他的畫作不僅描繪了天地萬物的百態,而且作品極具人文靈性。

▲李振軍作品

一、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山水畫同寫實為主的西方畫作也大為不同。山水畫描述了天地間自然的永恆,以及萬物靈性的生生不息。筆墨書寫天地之靈,而不是僅僅描繪山山水水的本體外貌。李振軍先生的畫作正是以此為根基,無論是他筆下的群山新城的現代氣質,還是寒林疏石的悠遠意境,都散發著其獨特的審美品格。

▲李振軍作品

李振軍的畫有一股清靈的氣息。清靈之中沒有濁氣俗氣,是一種寧靜清新的美。李振軍的山水畫有靜而不幹,山與水明朗自然。其作品意象極其悠遠,遠山雲煙隱約中有天人合一的哲意、河岸樹木中又有淡泊明志的靜謐。這些山水畫作表現出天人共存的寧靜與和諧,是畫家,也是國人理想的人文空間和心靈居所。境界從心生,李振軍這樣的藝術境界,若不畫家自身的修養,是難以達到的。

▲李振軍作品

清才淨,相對於混濁的眾人,心“清”的人下筆才有”淨化”人心的畫作。李振軍畫作最大的感動在於其山水畫中的“淨”。這種“淨”是真實是自然本色,卻帶給了人心顫抖的淨化,讓人忘卻了俗務。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李振軍正是用嚴謹和真誠的畫作,感動了眾人。山水畫的真理,首先是人文精神的“清”,其次是人格氣質的“淨”,李振軍的畫作就是如此讓人沉迷和喜歡。

▲李振軍作品

二、開合之間,體現功力

作為中國山水畫最重要的構圖藝術,畫作的開合氣勢是藝術感染力最直接的因素。如果讓觀者對畫作有良好的審美體驗,構圖技巧的運用,畫面中景物的狀態的選擇,整體景物姿態的構建,都非常關鍵,也非常見畫家的功力。“勢”是指景物的姿態,就整體的自然風光而言,不同景物的姿勢往往會得到不同的主觀感受。

▲李振軍作品

李振軍注重山石的“勢”,善於透過留白巧妙表達畫作的空間感,尤其是遠山和雲霧的處理。留白的水汽,畫風的縹緲,虛實的動人,如真似幻,充滿了靈氣。

山峰平緩陡峭,可以是群山的匯聚,也可以是孤峰的獨立,由此產生不同的視覺衝擊。水流有時優美流暢,有時壯麗沉穩,體現在山水畫中,即在構圖上形成作品的走向,不同的開合之勢能帶來不同的人文感受。李振軍的山水之勢,就非常靈動,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動。

▲李振軍作品

在中國山水畫潛在的構圖藝術中,“開合”的選擇一向是畫家基本功的直接體現。“開”是指佈景的選擇,奠定了作品的整體意境;“合”屬於聚合,使事物在組合中表現出凝聚的意蘊。李振軍對中國山水畫中開合的控制體現出創作者的極高的藝術水平。李振軍的山水畫作品往往透過巧妙的開合,或靜或雄,投射出景物的意境,凝聚在整體畫面中,具有極強的藝術吸引力。

三、技法多變,禪意深遠

李振軍本人大方友善,性格直率且思想開放。因此,他的畫中沒有虛偽和矯揉造作,筆鋒下都他真情流露的自然表達。王微對山水畫的下筆,有“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的論述。李振軍對筆墨技法的運用極為純熟,他以書入畫,書寫流暢灑脫,表現力透徹紙背。

▲李振軍作品

李振軍的用墨鮮明,粗細相得益彰,乾溼相間,層次變化極其豐富,給人以清晰明快的感覺。在皴法的運用上,李振軍善於運用披麻皴、米點皴、丁頭皴等皴法,在皴法的運用上更加灑脫,注重秩序和輕重感。這種巧妙的筆法給人以質樸萬千變化,寧靜明朗之感。在設色上,李振軍敢為他人之所不為,大膽用色,不斷嘗試。每一幅作品的用色,既有傳統淺絳山水的古意,又有著大面積單色渲染的淋漓,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李振軍作品

李振軍的山水畫一直有一種空靈的感覺。空靈是禪宗的美感核心。禪宗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空,所以空最能體現禪的本性。山水畫的留白就像禪宗的“無為而治”一樣,雖然“空”著但是意蘊深遠。

畫家簡介:

李振軍,男,1970年3月出生,遼寧省朝陽市人。1993年畢業於朝陽師專美術系,2015年進修於人民大學張志平山水高研班,後師從人民大學高研班導師任澤濤。遼寧省美協會員,朝陽市花鳥協會理事,龍城區美協副主席。《秋歌》2005年獲遼寧省美展優秀獎,《遠方的呼喚》2010年獲遼寧省美展優秀獎,2015年《細語》獲遼寧省美展優秀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