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北宋飽受爭議的宰相:百姓認為是奸臣,如今卻被評為“千古名相”

餘嘗熟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雲,不溺於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

——黃庭堅

後世之人對於王安石之評價,皆是以稱讚為主,甚至將其評之為“千古名相”,不過,在北宋的歷史上,王安石卻是一位極具爭議之人 ,甚至被老百姓認定為奸臣,實在是眾多的人為之不解,這又是為何呢?

王安石乃是江西人,生於公元1021年12月18日,他在整個的北宋歷史上,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文學上,亦或是在政治等方面,都有著極為出色的成就。雖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但是他卻是毫無公子哥的氣焰,向來是勤奮好學,且頻頻在各地遊歷,接觸民生現狀,心存家國。憑藉著自身的才華,王安石在公元1042年中得進士,隨後開始了自己的官宦人生。

起初,王安石並不安心於在朝堂謀事,而是選擇了在鄞縣當了4年的知縣,在當地為百姓謀福祉,先是興修當地的水利,使得當地的農事得以發展,與此同時又對當地的教育等進行興辦,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隨後,王安石又被調任到舒州任當地的通判,亦是有著不凡的政績。

不得不說,王安石確實是一位極為為民的好官,他的心裡裝著百姓,從不借著自己的職位之便來為自謀取私利,是大家公認的清官。在其任職期間,相當重視“貧民”的利益,甚至提出“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那麼,既是如此,又為何會被百姓們說成是奸臣呢?

王安石正式開始在京任職是在公元1058年,當時的王安石,在地方治理上已經是頗有心得者,為此,在相關的問題上,因其自身之經歷,也有了許多更為切實的計策。當時的北宋,整個的局面其實並不樂觀,尤其是“積弱積貧”的現象尤為嚴重,這也是當時的北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後,在王安石的主導之下,從公元1069年開始,直至公元1085年,北宋開始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此次變法,王安石所實施的有“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等一系列的政策,這些政策從根本上來說確實是利於當時的北宋發展,也使得北宋在“富國強兵”上大有見效,原本積弱積貧的局面也緩解了很多,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弊端,最後才導致了此次變法的失敗,也使得王安石成為了北宋百姓心目中的“奸臣”。

在變法的過程當中,太過於注重國家稅收的增加,“苛政”和“急政”實屬是有著太多弊端:在“均輸法”下,當時的經濟難以按著規律發展,久而久之,國家倒是富裕了不少,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卻依舊是貧窮的;在“免役法”下,老百姓根本就不敢做買賣,稅收太多,苦不堪言……因此同時,在整個的變法過程中,依舊是有著相當多的阻力,很多的政策其實並沒有真正地實施到位,加上保守派的反對等原因,最後,變法未成,內部的人倒是先亂了。

但是,當時的老百姓對王安石有意見確實是情有可原的,很多老百姓在這個過程當中難以生存,大家的日子很是艱難。不過,也有一點王安石挺冤枉的,當時北宋還經歷了一場大旱,百姓們因為沒有收成,日子更為艱難,剛巧著王安石在變法,為此,這個鍋也就扣在了王安石的頭上。

最終,“王安石變法”在1085年結束,王安石宰相之職也被罷。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王安石此次變法的初心是極好的,他的心中裝有大宋,更裝有大宋的百姓。在近代,很多學者甚至為王安石翻案,對他當時的變法予以了眾多的認可,梁啟超曾評價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辯證而言,其中有利有弊,但是此等變革之思想,對社會歷史的發展確實有著不可忽視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