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首詩裡寫進一生悔恨的,大概只有他一人吧!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詩詞文學,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致各位詩友的一封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和厚愛。

精品推薦

公眾號推薦,聆聽心靈,感受文字之美。

在公眾號會話頁面,回覆“加群”,即可加入粉絲交流群。

作者:凱紫

我一直覺得李煜應該是史上最令人同情的詞人了。

他本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翩翩公子,卻因錯生帝王家,最後成了那無限屈辱的亡國之君。

守不住江山,護不住美人,成了他一生的痛。

降宋之後他曾寫下一首《破陣子》,一句“沈腰潘鬢銷磨”,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全詞如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詞的上半闕寫的是南唐昔日的繁華。

南唐建國已有四十年的歷史,方圓三千里,在五代十國中也算是大國。

高大雄偉的宮殿棲鳳盤龍,聳入雲霄;宮苑內遍佈奇花異草,煙聚蘿纏,何其繁華。

生活在這樣奢靡的宮殿中,又怎會想到戰爭呢?

其實從南唐建國到李煜寫這首詞不過三十八年,但詩詞中常常會取整,就像李商隱寫唐玄宗“如何四紀為天子”,一紀十二年,四紀四十八年,但其實唐玄宗在位大概只有四十五年,都是虛指罷了。

第一句說的是開國的時間,而第二句說的是南唐的國土。

當時南唐共有三十五州,三千里倒也不算誇張。

而接下來的兩句則是極寫南唐的繁華景象,“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當初的宮廷生活有多豪華安逸,成為俘虜後就有多落魄失意。

最後一句“幾曾”道出了心中的無奈悔恨。

也許他後悔當時沉迷享樂,不理朝政了吧。

只是大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即使他勤於政事,也挽救不了南唐的頹勢。

比起“十四萬人齊解甲”的後蜀,南唐君臣也算是有點骨氣了,至少曾反抗過。

下半闕寫的是降宋後的情景。

自從成了宋朝的俘虜,心中憂愁苦悶,日漸消瘦,兩鬢也染上了白霜。

印象最深的便是,當年匆忙辭別宗廟之時,教坊還演奏者別離的樂曲,這樣的生離之痛,讓他只能對著宮娥垂淚哭泣。

“一旦”二字既承接上闕的“幾曾”,又為下文的俘虜生涯做了鋪墊。

而接下來的“沈腰潘鬢”則是運用典故,突出了俘虜生涯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

“沈腰”說的是南朝的沈約。他曾和朋友說自己“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大概就是腰帶頻減,日漸消瘦的意思。

“潘鬢”則是指古代的“第一美男”潘安,他在《秋興賦》序中說自己“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所以潘鬢便成了中年華髮的代稱。

原本宋太祖趙匡胤對李煜還算優待,至少不刻意為難。

而繼位的宋太宗就比較無恥了,他常常召李煜的妻子小周後進宮作陪。

國破家亡,本已悲傷到了極致,又遭此侮辱,更是鬱結於心,難以排遣,日漸消瘦,兩鬢髮白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最後兩句說的是當年拜辭宗廟的情景。

古人拜天地,敬鬼神,宗廟祭祀是國之大事,所以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辭宗廟”才會那樣的傷感。

而眾所周知,李煜善音律,曾經的教坊是笙歌樂舞,給人以歡樂之感,如今靡靡之音早已散去,滿耳都是別離之歌,令人悲痛欲絕,愁腸百結。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國破家亡,從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這樣的沉痛讓他忍不住“垂淚對宮娥”。

全詞上半闕寫建國的繁華,下半闕寫亡國的悲痛,由極盛到極衰,由極樂到極哀。中間以“幾曾”、“一旦”轉折連線,將詞人的悔恨描寫得淋漓盡致。

通篇讀來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正如白蘋洲所言:雖為哀痛之語,卻不乏千鈞之力。

不知你是否被打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