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從古老抒情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力量--評《達斡爾艾門之歌》

作者:昌蒲

歌謠是一個民族的記憶,蘊含著歷史與人文的氣息,反映著民族獨特的審美旨趣。《達斡爾艾門之歌》是達斡爾族詩人吳穎麗新出版的一首長詩,通篇以本民族歌謠為引子,在古老的抒情傳統中觸控民族心靈的溫度,尋找精神成長的秘密,重新喚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達斡爾族自古生活在中國北部地區的高山草甸、密林河之中,這使得他們與大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長久以來形成了面向自然萬物歌吟唱誦的抒情傳統。長詩第一部分“山水之子達斡爾”,即鋪展開一片開闊的抒情場域,將詩人個體與蒼穹、沃野、繚繞的霧靄、奔湧的濤聲等融為一體,在山水之間營造承載情感的詩歌意象。達斡爾族逐水草而居,把自然作為生命之源的賜予,於是由衷地歌頌草原與河流,禮讚英雄與偉力。

達斡爾族的民間傳說常常與漢文典籍相互印證,那些世代相傳的民間傳說洋溢著溫婉而浪漫的色彩,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閃亮的瑰寶。長詩中引入的部分歌謠,活靈活現地表現出達斡爾族的日常生活,也展示了他們遵從禮法、重視教化、維護人倫的習性。他們把太陽和真理作為最高神祗膜拜,把自然大地作為最知心的物件予以傾訴,於是有了《美露咧》《南那肯》《齊尼花如》那樣濃情的歌謠,飽含了達斡爾族真誠直率的審美天性,透視出這個民族在自然山水中形成的文化習俗和精神意旨。

據統計,達斡爾族是中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約13萬,因地理位置原因,數千年中戰爭、侵略、民族危亡如影隨形,也形成了崇尚忠烈和正義的民族性格。長詩第二部分“世代忠烈達斡爾”寫出這個民族的世代忠勇和堅強不屈,無論是反抗階級剝削與壓迫,抗擊沙俄列強的侵略,還是千百年來忠誠地戍守祖國邊疆,達斡爾人都“將自己的身心無私獻祭”。哪怕是“二十處傷身上掛,好像身上開的花”,哪怕是“夏天黃土地把身埋,冬天白雪當被蓋”,熱血男兒也要固守國家的邊防。他們牽掛家人,思念情人,心中的信仰更加堅定如磐,因為“所有的結局都期許團聚,所有的靈魂都湧向甘美”。在大漠長煙、策馬高歌中,奔湧著一個民族沸騰的血性,在美酒與獵槍的選擇中,展示著他們熱愛和平友誼、維護國家安寧的壯志與英勇。

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珍視當下,繼而走向未來。第三部分“生生不息達斡爾”寫出了這個民族面向未來的希望。他們用歌謠讚頌樺樹、松樹、楊樹、柳樹,感恩樹木給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他們樂於聆聽鵪鶉、百靈、喜鵲、蒼鷺的鳴叫,因為群鳥婉轉的啼鳴往往與吉祥和祝福有關。在大自然歌聲的環繞中,這個民族向善向美的心性被激發,人向著自然之美靠近,尤其那些如山野精靈般美麗的達斡爾姑娘,散發著草木的清歡,“她們那輕快的身影,是山林裡珍貴的露珠/她們那清亮的吟誦,是草尖上迷人的音符/她們是天空上潔白的雲朵/她們是春天裡最明亮的歡樂/她們和大地上的生靈唱著同樣的歌”。與姑娘們相互映襯的,是達斡爾男人英武的冬捕競賽,他們唱著“介本哲嘿,介本哲嘿”的號子,在勞動與娛樂的活動中盡情釋放生活的歡樂。從生命的源頭一路唱著走來,達斡爾人不忘祖先,不忘來路,不忘故土,雖然篳路藍縷,備嘗苦辛,但他們向光而生,矢志不渝,他們抱初守一,生生不息,在民族遷徙繁衍的生命史冊上,書寫著飽蘸濃情的炫彩筆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各民族文化精粹組成,裡面蘊含著獨特的中國經驗,彰顯著豐富的中國智慧,隱藏著迷人的中國密碼。吳穎麗的這首長詩,既是回望祖先傳統的深情凝視,又是面向民族精神深處尋找靈魂共振的自覺嘗試,透過歌謠這一載體,敞開民族文化精神內部最為珍貴而華彩的核心,把千百年來在與自然共處、與外辱抗爭中形成的赤誠、忠勇、善美等文化基因加以凝聚、彰顯和繼承,以充盈當代人的精神魂魄,豐富中國精神的文化內涵。這種民族誌的書寫,能夠喚醒古老的記憶,啟用起新生的力量,讓一個民族在歲月長河中走向更為壯闊與明朗的未來。

【來源:光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