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蘇軾在黃州創作的《卜算子》深沉而細膩,最後一句堪稱千古名句

提起蘇軾,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亦會吟誦起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蘇軾一直都是那個豁達而樂觀的人,面對磨難和打擊從不畏懼,從不妥協。

然而,從蘇軾在黃州創作的一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看出,他並不是天生的豪放和豁達,面對磨難,他也和平凡的我們一樣,也曾痛苦不已,面對死亡,他也有強烈的畏懼甚至輕生的念頭。

元豐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蘇軾由於遭受到“烏臺詩案”而被鋃鐺入獄。當時蘇軾在湖州太守任上被逮捕。

面對來勢洶洶的官差,蘇軾表現了前所未有的驚慌與恐懼,他一度不敢走出屋門,他知道這次真的離死亡不遠了。在押送的途中,他甚至想到了跳水自殺,但是又擔心把災禍轉移給弟弟蘇轍,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獄中的100多天中,蘇軾度日如年,隨時感受到死亡的氣息。他在獄中寫過兩首詩表達此時的懼怕而悔恨的心情: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蘇軾在獄中,心如忐忑的撞鹿,命運如即將死亡的雞一般悲慘。他深刻地感覺到愧對妻兒和弟弟,他在內心中也在不停地自責,文字既帶給他帶來榮耀與讚賞,同樣帶來了災禍與磨難。

幸虧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規定,宋神宗亦是認為蘇軾是不可多得人才,這才逃過一死,於是一紙詔書將蘇軾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沒有批准不準離開此地,無權簽署公文。

於是,蘇軾攜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黃州,雖然撿了一條命回來,但是恐懼卻並未從他的內心中消失,尤其是到了夜晚,這種感覺會愈發強烈。

初到黃州,蘇軾一家寄居在黃州的定慧院寓居,這只是一個暫時的落腳之地,卻總算離開了朝廷這個是非之地。

第二年,蘇軾心中的恐懼仍未消散,在一個殘月之夜,他寫下了《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僅僅是殘月與疏桐,便將我們帶入到寧謐而幽深的夜晚,並充滿了濃烈的憂傷。此時,滴漏已經斷了,原來已經是深夜了,萬籟俱寂,安靜得令人窒息。

蘇軾感覺自己真的是一位幽人,內心寒冷孤獨至極,身邊沒有朋友與之傾訴,不知道如何才能消磨內心的恐懼。

蘇軾亦感覺到自己就是那隻縹緲的孤鴻,沒有落腳地,只能戰戰兢兢地飛翔,不時地回過頭來看看四周有沒有敵情。

可以說,蘇軾的心中充滿了恨與自責,他恨自己為什麼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頭的筆?他恨朝廷的小人為什麼總是無限惡意地誹謗他?他恨的還有很多,但是隻能埋在心中,無人知曉。

畢竟,蘇軾是一位具有文人情懷和內心正直高潔之人,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蘇軾這隻孤獨之鳥,挑遍了寒枝卻不肯棲息,寧願在沙洲中忍受寂寞與淒寒,沙洲也是他心靈的最後一塊淨土。

蘇軾的一生雖然磨難重重,但是卻從未放棄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始終保持了一個文人完整的人格。

一次次打擊與磨難,亦使蘇軾的詩詞藝術達到頂峰,成為後世最受人愛戴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