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從古至今,人們總是贊項羽,貶劉邦,原因其實很簡單

簡單直白來說,就是嫉妒心,人都是有嫉妒心的,項羽是根正苗紅,楚國貴族之後,而劉邦則是一個市井無賴,平民百姓之後。所以,從當時人接受的角度來說,項羽的成功是理所應當,劉邦的成功卻是無賴翻身,小人得志。

再者是劉邦在立國以後對待功臣的態度受人詬病,密殺韓信,逼反盧綰,打壓蕭何,給世人和後人留下了過河拆橋,多疑寡恩的形象。而人們一般多喜歡把同一時代重要的領導者放在一起比較,不喜歡劉邦的人自然喜歡將項羽當做一個反面旗幟立起來襯托劉邦的冷漠無情。漢朝立國四百年,隨著政治腐敗國力衰退,很多老百姓失去了對漢朝政府的信心,一些反漢和別有用心的人也在老百姓中妖魔化劉邦的形象,神話項羽的形象,以此來動搖劉氏的統治地位。所以,劉邦的形象從漢末開始就開始“小人化”了。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從漢武帝后,兩千多年中國封建時代的思想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對比於劉邦,項羽更符合儒家“仁義”的設定。比如從項羽拿劉父威脅劉邦來說,項羽因為劉邦一句“你我為兄弟,吾父即汝父”就放棄用劉父來威脅劉邦,而劉邦卻大言不慚說:“如果你非要煮了我父親,請分我一杯羹。”再比如范增多次設局收拾劉邦,分封之初將劉邦分到了四川巴蜀,項羽卻念著劉邦第一個殺入關中,將漢中也分給了劉邦,之後楚漢戰爭時期,范增又想透過鴻門宴除掉劉邦,項羽卻制止了此事。而劉邦對項羽卻是趕盡殺絕,最後的烏江之戰,使得項羽自殺後慘被分屍。

所以,婦人之仁的項羽更為儒家所稱讚,而儒家思想又是天下讀書人從小被灌輸的,項羽的形象在知識分子的代代相傳下成了一個“悲情仁義”的霸王。但項羽的所謂“仁義”,也註定了他政治上的“悲情”。

當然,項羽和虞姬的故事也給項羽博得了太多同情,使得項羽的形象更加悽慘悲壯,更符合人們心中“英雄”的形象。社會經歷豐富的人都深有體會,人的一生太不容易了,太多的人都從項羽身上影射到了自己,奮鬥一生卻一無所有,最後發現得志的卻是像劉邦這樣人品上還不如自己的“小人”,所以更多的人喜歡項羽而排斥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