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從"千村一面"到"各顯神通"

2月6日,遊客在上圍村遊覽。在這裡,青瓦白牆、小橋流水之間,色彩鮮豔明快的繪畫、陶藝、雕刻等作品隨處可見。

2月12日,龍華區民治街道水尾村居民在陳用發開的左撇子腸粉店買早餐。

圖為水尾村一景。

位於上圍村的一處藝術家工作室,恬靜的村居生活伴隨濃郁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本版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新年伊始,深圳再次傳來喜訊:2021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這個用縣域大小面積創造了省級經濟體量的經濟特區,再次跨上一個新臺階。

然而,你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一座城市,依然有1000多個城中村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即便是最核心的CBD,也能見到“城村共生”的景象。

在特區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和城市滋養中,這些城中村變了,從“三來一補”的“千村一面”到產業形態更迭的“各顯神通”;但它又沒變,依然具有包容、奮鬥的精神和充滿無限可能的夢想。

這裡既有藍領工人和小商販,也有程式設計師、設計師和公務員。它不只是物理空間的接納,更含有深圳數十年來形成的基因。春節期間,記者走進多個城中村一探究竟。

新舊之間看“變”

房屋外牆被塗上彩色的圖案,注入有品位、有文化、充滿現代感的各種特色元素,恍如來到動畫中的村莊。

位於深圳市光明區公明街道下村社群的西柚小鎮,56棟普通農民房被重新定位後,搖身一變成為年產值超5億元的產業空間。

從單一的房屋出租到集人才公寓、創客辦公、塗鴉藝術、網紅打卡場景、主題商業為一體的綜合體,西柚小鎮是深圳眾多城中村的一個縮影。

漫步在寶安區松崗街道南岸村,一條以琥珀為主題的步行街,四條以蜜蠟、血珀、金珀、藍珀為設計元素的巷道,讓這個昔日佈滿管線“蜘蛛網”的城中村有了獨特的韻味,成為寶安的又一個網紅打卡地。

變,是深圳城中村永恆的主題。

城中村是深圳“三來一補”時代的獨特產物,是眾多外來務工人員的“第一落腳點”,居住是其主要功能。近年來,深圳採取“物業託管+統租運營+綜合整治”方式推進城中村綜合治理,解決了環境髒亂差、治安管理薄弱、交通不便等系列問題。

宜居宜業“看得見月亮”、一村一景“憶得起鄉愁”、歷史與文化交融“留得住記憶”……如今,這些城中村不再是過去單一的居住載體,更是創業、就業、商業的重要場所。

快慢之間看“融”

陳舊、落後、低端。有人說,與高階的寫字樓和花園小區相比,城中村是深圳發展慢的表現。

走進深圳市中心區的新洲村,每到中午飯點,飯戒新洲店會收到周邊寫字樓外賣訂單的“密集轟炸”,“90後”老闆吳萬章總是氣定神閒。

他的“秘密武器”是後廚裡的智慧滾筒炒菜機和單份菜炒菜機器,數字化、智慧化、精細化的管理,出餐只需8分鐘,足以應付每天中午的訂單高峰。“店面雖只有50平方米,但每天營業額過萬元,線上交易佔八成。”吳萬章說。

這樣的案例,在深圳城中村俯拾皆是。

除了餐飲業,快遞業、高科技企業、智慧化生活等也在城中村“開枝散葉”。

在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從種田、到“種房子”,再到“種高科技公司”,當地正探索“創投+孵化器”,成立深圳首個社群股份公司創投基金,投資生物科技、人工智慧等10多家初創企業。

走進南山區南山街道南園村可以看到,自助服務平臺等超50個“網際網路+服務”載體下沉到村居之中,居民可自助辦理戶政、出入境、交管等業務,實現“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村融入城,城包容村。融,貫穿深圳城中村的發展始終。

進退之間看“勢”

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如同“見縫插針”。有人說,深圳的城中村“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位於南山區沙河街道的白石洲村,因距離深圳的“科技心臟”南山科技園不到2公里,這裡“煙火氣”和“科技味”交融,部分割槽域已經進入舊改流程,從傳統的城中村向“未來智慧城市”目標邁進。

伴隨城市的發展和產業轉型,部分城中村順勢而為,在深圳先行示範的道路上“探路先行”,也有不少城中村鬧中取靜。

地處龍華區觀瀾街道的鰲湖村,是一個百年曆史客家古村。2012年以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陸續聚集於此,結合當地特色開展藝術創作。經過藝術家們的設計和改造,這個村已逐漸將古村、藝術、日常生活連線起來。

記者看到,公園、酒吧、咖啡廳、餐廳等點綴其中,不同風格、不同型別的人群在此共同生活。“古村的傳統文化激發藝術家創作靈感,藝術也改變了村民的思維和觀念。”村民鄧春儒說,大家共同創造新的村落文明,推動鰲湖村與城市共融。

截至目前,深圳已有甘坑客家小鎮、沙欄嚇村、鵬城村、上圍村和鰲湖村5個省級文旅特色村,呈現出古老村落、文化藝術與現代城市的共生共存。

未來之勢,就藏在城中村“各顯神通”的進退之間。

【來源:深圳特區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