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世界4大文明古國中,為何僅中國沒有中斷過?學者:此人功不可沒

人類歷史上一直有著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分別是長江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以及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而史學界也普遍認為,只有中國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或許有人會感到好奇,明明埃及和印度都作為國家保留了下來,為何他們就算是中斷了呢?

我們先來說說印度,實際上他們和古印度文明不存在基本的文化紐帶關係,歷史上印度人曾經多次被外部勢力強勢干預,先是從西方遷徙過來的雅利安人,成為了古印度實際的統治者,建立了種姓制度,而到了後來,突厥化的蒙古人,來到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到了近代,又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其社會結構和民族文化也不斷的被打擊,英語也被確定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至於興起於公元前5000年的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32年也被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這不是最為重要的,但是古埃及文化的字母世俗體,也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科普特字母所代替,後來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耳朵領土,在羅馬皇帝下達關閉所有並非基督教的神廟後,那些能夠閱讀埃及古文字的祭司不見了蹤影,也代表古埃及文字的失傳,到了後來埃及更是成為了以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文化為繼承主體的國家,因此與古埃及也就沒有了太多的共同語言。

而中國對比起其他的地方,語言、文字、傳承始終沒有中斷過,這點顯得難能可貴,分析原因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在歷史上,中原並非沒有被遊牧民族入侵過,而且次數還不少,比如魏晉南北朝期間,匈奴基本控制了大半部分的地區。

但是得益於領土龐大,人口眾多,導致征服者反而成為了融入文化的一方,比如元清,比如漢化的鮮卑政權。

而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沒中斷過,和此人也是功不可沒,他就是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而秦始皇最大的貢獻,在於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貨幣和語言。事實上,在秦始皇以前,春秋戰國的文化差異,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區別。

各地有著屬於自己的方言,錢幣,在文字上,也出現了對原意不同的表述,從而形成了文化分裂的現象,而各個國家的諸侯,尤其是勢弱的韓國燕國等國家,對於這種現象並不加以制止,在他們看來,這樣分化和差異,反而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和防止兼併。

因此當時各個國家之間外交,因為語言不通,只能商定一種統一的語言,稱之為“雅語”,類似於如今的普通話,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當時這種語言,也只有少數士大夫階層的人才會流暢的使用,諸侯國文化的分裂,還是形成了一種不可避免的局面,一直到秦國統一天下,為了方面律令的執行,和政府財政收入的穩定,統一語言和貨幣之後,這種分裂的趨勢,才消失不見。

由此可見,秦始皇確實居功至偉,如果說戰國時代繼續維持一段時間,那麼中原到時候很有可能就會類似於歐洲,分散成星羅棋佈的小國,就算有哪一個強大的君主,曾經一度進行過統一,也會因為語言民族的差異,而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