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無論是偷意還是偷句,詩詞祖述前人作語,如何翻出新意?

前言

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說: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詩人喜歡化用、喜歡用典,所以總能從其作品中看到前人的影子。

對於化用,皎然還有三偷之說:偷意、偷句、偷勢。

不過,如果化用得妙,能夠翻出新意,同樣會令讀者擊節稱歎。讀《

珠花簃詞話

》時,其中列舉了一些古人變化出新的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喜憎的變化

宋朝詞人陳三聘,估計很少有人注意過這個名字。他大約生活在宋高宗紹興末前後。他有一首

《鷓鴣天》雲:

指剝春蔥去採蘋。衣絲秋藕不沾塵。眼波明處偏宜笑,眉黛愁來也解顰。

巫峽路,憶行雲。幾番曾夢曲江春。相逢細把銀釭照,猶恐今宵夢似真。

可以看出來,末句似曾相識。

晏幾道有一首代表作《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幾道詞中說有情人終於相逢,卻擔心眼前的一切不真實。因此說:猶恐相逢是夢中。

而陳三聘詞中說,明明是夢,卻擔心是真的,因此說:猶恐今宵夢似真。

因此《

珠花簃詞話

》評價說:

恐夢似真,翻新入妙,不特 不嫌沿襲,幾於青勝於藍。

二、角度的變化

柳永有詞《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悽緊 一作:悽慘)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佳人妝樓顒望,這句也很妙,柳永用了一個“想”字領起,說明這是他的想象,是虛寫。同時,柳永也有實寫,寫自己: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蘇軾送弟弟遠行時作詩云:

登高回首坡壟隔,但見烏帽出覆沒。

蘇軾是送行者,從自己的角度看遠行的弟弟。這是從送行者的角度實寫。

翁孟寅,字賓暘,號五峰,錢塘(今杭州)人。這也是一個不出名的詞人。他的一首《

摸魚兒》寫道:

卷西風、方肥塞草,帶鉤何事東去。月明萬里關河夢,吳楚幾番風雨。江上路。二十載頭顱,凋落今如許。涼生弄塵。嘆江左夷吾,隆中諸葛,談笑已塵土。

寒汀外,還見來時鷗鷺。重來應是春暮。輕裘峴首陪登眺,馬上落花飛絮。拼醉舞。誰解道,斷腸賀老江南句。沙津少駐。舉目送飛鴻,幅巾老子,樓上正凝佇。

翁孟寅這首詞的結尾處,從遠行之人的角度寫,回頭看見送行人正在登高眺望自己:沙津少駐。舉目送飛鴻,幅巾老子,樓上正凝佇。

翁孟寅的詞,與蘇軾的詞,都是實寫,角度正好相反。把兩首詞合在一起想象一下,翁孟寅是不是寫出了蘇轍的感受呢?

另外,大家是不是也想起了卞之琳的那兩句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這都是不同觀察角度的變化。

三、章法的變化

凡流連光景詞多以回憶舊事作開,而以本題拍合,千篇一律,頗易生厭。《珠花簃詞話》

這段話的意思是,大多數詞作總是從回憶開始寫,然後回到眼前。不過,大部分這類詞,是先說眼前,再回憶過去,然後再回到眼前。例如秦觀的《望海潮》:

(眼前景物)

梅英疏淡,冰澌溶洩,東風暗換年華。

(後面開始回憶)

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

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後面又回到眼前)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前三句寫眼前,在“金谷俊遊“到”蘭苑未空”之前,都是對於過去的回憶。後面回到現實中,寫真實的景物與感受,並且突出主題(思歸)。

不過

李萊老的《浪淘沙》與眾不同,

前半部分寫眼前景物,後半部分寫回憶舊事:

榆火換新煙。翠柳朱簷。東風吹得落花顛。簾影翠梭懸繡帶,人倚鞦韆。

猶憶十年前。西子湖邊。斜陽吹入畫樓船。歸醉夜堂歌舞月,拚卻春眠。

還等著結尾的讀者失望了,似乎沒有結尾就結束了。《

珠花簃詞話

》讚許道:

乃用憶舊作合筆,一氣綰落,全不照拍本題,閱者但覺其煙波縹緲,而不能責其遊騎 無歸,則在上下截搏合得緊,神不外散故也,此詞雖非傑作,可悟格局變換之法。

結束語

詩詞的創作,無論句法還是章法,無論形式還是內容,幾乎都被前人寫過。甚至聯翻出的新意,都已經成就舊意。

我們覺得新,只是有些作品和作者太小眾,大家沒有讀到過而已。

雖然如此,我們創作的時候,還是避免那些陳詞濫調,儘量選擇人少一些的路去走,更好一些。

@老街味道

絕句是擷取律詩一半?王夫之說,這是奸商哄騙顧客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