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不出名卻精彩的3副對聯,文采飛揚,敬請對聯高手賞閱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只不過,時間匆匆,一些好對聯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埋沒,不被廣大讀者熟知。

我是,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精彩的3副對聯,文采飛揚,敬請對聯高手賞閱。

第1副:底事幹卿,風吹皺一池春水;多情笑我,浪淘盡千古英雄。

這個對聯是晚清才子樊增祥題寫某戲院的。樊增祥曾擔任陝西布政使等要職,在文學上更是“同光體”詩人的重要代表,在當時聲名頗為顯赫。

樊增祥本身是詩人,寫對聯自然也是拿手好戲。我們看這個對聯,利用“集句”的方式,選取了歷史上的詩詞名句,但是“移彼用此”,用來形容戲院,毫無牽強之處。

上聯出自五代詞人馮延巳的《謁金門·風乍起》:“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此句當時就極為流傳。南通中主李璟曾經與馮延巳開玩笑說:“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而馮延巳也相當機智,謙虛表示:“比不過陛下寫的小樓吹徹玉笙寒。”

由於對聯格式的限制,樊增祥這個上聯採用了倒裝的句式。下聯則是出自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相信大家都會背誦這首詞,我就不多說了。

仔細品味這個對聯,上聯表明了戲曲演出的虛幻特質。不少老百姓在看戲的時候,對戲裡的壞人咬牙切齒,對戲裡的受苦媳婦同情悲憫,甚至認為這些事是真實發生的,還有忍不住上戲臺打壞人的情況發生。

所以,上聯用“底事幹卿”來強調戲曲演出的表演特點。不過,這種正面的提醒,反而暗示了臺上戲曲演出的惟妙惟肖,反而讓戲曲觀眾對臺上的戲曲表演有了興趣。這就是“反話正說”的妙用。倘若臺上的演出很糟糕,就不必擔心觀眾們“為古人擔心”了。

下聯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對上聯的一種“解答”。它不但迴應了戲曲的“亦幻亦真”的特點,更說明了戲曲過程中觀眾與演出故事“共情”的情況。明明知道戲臺上的演出,早已經是陳年往事,就算是真實歷史,也早已過眼煙雲。

然而,在有情人眼裡,雖然知道“人事有代謝,往來無古今”,卻依然無法忘情,依然會為虛幻的戲臺表演而動情。這與東坡在赤壁懷古之時的感觸,其實是有相通之處的。用現在的話來說,所謂“笑點低”、“淚點低”,都其實是“多情”兩字。

第2副:春秋表僅傳,幸有佳兒學詩禮;縱橫志不就,空留高詠滿江山。

這個對聯乃是晚清學者王闓運的“自輓聯”。自輓聯,就是在臨終之前提早給自己“蓋棺定論”,回顧自己一生而給出的自我評價。

自輓聯的感情基調有悲傷與釋懷之別,但一般來說,相比其他人的輓聯,自輓聯是相對具有真實感的。因為臨死之前的自我認定,雖然也需要騙騙人,但沒必要“太過騙人”了。

回到王闓運這裡,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物。王闓運是晚清學術界的重要角色,能詩文,尤其擅長《春秋》公羊學,更推崇所謂的“帝王之學”。

雖然王闓運在仕途上是不得意的,然而他在船山書院等學堂講課,門生遍天下,影響相當深遠。像大家熟悉的楊銳、廖平、楊度等人都受過王闓運的影響。

而在這個對聯之中,王闓運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欣慰,一方面又留下了自己的遺憾。上聯是說,他一生鑽研《春秋》,著述豐富,而且他的兒子王代豐能夠繼承父親的衣缽,寫出了《春秋例表》等作品,算是後繼有人了。

下聯則是表達了王闓運在仕途上不得意的遺憾。王闓運作為湖南人,曾經當過曾國藩的幕僚,可惜王闓運的那一套,不被曾國藩看重。後來王闓運兜兜轉轉,都無法兜售他的“帝王之學”,無法做出縱橫家蘇秦、張儀那樣縱橫捭闔的壯舉,這就是“縱橫志不就”了。

可見,王闓運回顧一生,還是有不甘的。尤其上聯的欣慰為下聯的遺憾增添了力度,愈發增強了“空留”兩字的感情強度,值得細細咀嚼。

第3副:管百姓須愛百姓;要一錢不值一錢。

相傳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清代某知縣李寅清的衙門大堂對聯。這個對聯意思是很容易理解的:“身為父母官,就要愛惜百姓,為民做主。如果當官的拿了老百姓的一文錢,那這個當官的就毫無價值了。”

這個對聯是古代縣令的自我標榜與自我警示,雖然我們無法知道這個李寅清是不是“言行合一”,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但至少可以感覺這個李寅清還是有一點道德底線的。仔細品味這個對聯,還是有許多感慨的。

大家覺得這些對聯怎麼樣?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