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卓巴人是雅利安人一生不結婚,兩性關係自由,隨時能找“朋友”!

我們一直認為,雅利安人是一個笑話。

目前,學界給他們的定義是:印度語支諸民族、伊朗語支諸民族共同的祖先。

依據是:在拜火教文獻經典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國王費裡頓(Feridun)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圖爾(Tuirya)、二兒子薩勒姆(Sairima)和小兒子雅利安(Airya),國王在年邁之際三分帝國,大兒子圖爾(Tuirya)統轄東部,演化成了圖爾人(圖蘭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兒子薩勒姆(Sairima)統轄西部,是羅馬人的祖先;小兒子雅利安(Airya)執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蘭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

笑話可能就在這裡,圖蘭人種,也稱南西伯利亞人種。是歐洲人對中亞突厥語系的各民族的分類,也用來形容一些烏拉爾語系民族。因波斯語稱中亞為圖蘭而得名。圖蘭人種屬於混血人種,處於黃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間的過渡形態,主要指維吾爾人,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韃靼人等中亞民族。

也就是說,圖蘭人種最早是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他們是跑到中亞這個地方才成了黃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間的過渡形態,也就是黃白混合型的,但為什麼就把他們說成突厥人的祖先呢?突厥是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在中國的史書裡,他們是匈奴人的後代(別種),其統治階層阿史那氏也就是純種的突厥人,起源地不一,有認為是在高昌國北山(即阿爾泰山一帶);也有說是今甘肅平涼,是那裡的雜胡;還有說是漠北等地。透過這些說法,突厥人祖先早是黃種人應該沒有問題,而突厥這個名詞最早是在公元540年才在中國中原的史冊見到。

問題也就是在這兒來的:黃種的突厥跑到中亞,成了黃白混合的,把它們稱為圖蘭人種不是不可以,但不可以的是,把圖蘭人稱為突厥人的祖先。應該是,突厥人的祖先最早在中國,是中國人,後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到了中亞,被混合了,而混合他們的應該是南西伯利亞人種,所以,南西伯利亞人種也應該是他們的祖先。如果將他們命名為圖蘭人,並以此來終結之前的歷史,那麼他們就只能是圖蘭人,事實也是,“圖蘭”波斯語對中亞的稱呼,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此,圖蘭人距中國史籍裡黃色人種的突厥和西方史籍裡的南西伯利亞的白色人種已經很遠了。他們只能被稱為中亞人,才是科學的,才不可以以地理來混淆歷史。

這就是雅利安人的笑話:不管長相成了什麼樣、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他們的名字都叫雅利安。這個笑話也導致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今天印度語支諸民族和伊朗語支諸民族在外觀形象上的差異太大,很不像,甚至找不到一點點“親戚”的模樣。然而,即使如此,還有人想要加入這個群體,那就是在二戰時日耳曼人自定義為雅利安人。儘管現代的科學證實,日耳曼人與雅利安人毫無關係,但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還是被自定義了。其中的原因似乎很簡單,那就是善戰的雅利安人有過一段破壞人類遠古文明的輝煌歷史,據說摧毀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三個文明古國,而他們的名字據說也是指“有信仰的人”或“高尚”。這是笑話之中的笑話。

種姓制度是曾在今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地理概念,南亞次大陸)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其中以今印度最為嚴重。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這就是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體徵獨特的南亞次大陸人。

除了種姓制度,雅利安人對印度文化的貢獻還有宗教,婆羅門教是現在的印度國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後,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即“種姓制度”。根據這個制度,社會被分為四個等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級別的不能通婚,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教以《吠陀經》為主要經典,以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對印度文化影響至深。

所以,拋開人種學的角度,今天一些印度人自稱雅利安人的後代,至少在文化方面是成立的。但是,也應該看到,文化從來都不是單一性的,在雅利安人到達古代印度之前,當地的人們就創造了輝煌的哈拉帕文明,即印度河文明。這種文明是1921年才被發現的,因為有著大都市殘址,震動了考古學界。但它卻在雅利安人到來之前的兩個世紀左右突然消失了,考古學家們分析,可能是因為印度河流域土地鹽鹼化等問題,當時人們有過向恆河流域的遊移,而雅利安人並沒有破壞這種文明。這就是說,雅利安人在恆河流域創造的比印度河文明更為持久的文明,當然有著印度河文明的影子。而那些以雅利安人的後代自居,並以雅利安文化標榜印度文化的印度人,分明是忽略了這一點的。這個不能叫笑話,但也類似於笑話。

在喜馬拉雅山脈靠近印度北部的一個山谷,有一個小小的部落,大約有3000居民,被稱作卓巴人(Drokpas)。是近些年來被發現的一個群體。從外貌和使用的梵文來看,被認為是雅利安人。在這個部落裡有一個傳說:當年,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軍隊中,一群士兵走散了,後來,這群士兵來到喜馬拉雅山谷中定居,並有了他們自己的後代,成為卓巴人。

雖然生活在高海拔的艱苦地區,但卓巴人非常愛打扮:不論男女,都喜歡用珠璣、貝殼和鮮花等來裝飾自己,讓自己的外表變得光鮮亮麗。而他們這麼做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在現實生活裡,卓巴人不結婚,但隨時都可以去找自己的“心上人”,一生都處於“自由戀愛”中,也可以隨時更換“心上人”。甚至,在“自由”裡顯得很“奔放”—— 即使有外人在場,他們也會做出親吻等很隱私、很親密的舉動。

這就是古老的雅利安人嗎?我們說,文化其實是一種“人化”,這中間一定有著人為的痕跡的,因為是人創造了文化,沒有人文化就無從談起。所以,文化就是作為統治階層的人們用“文”來教育、感化另一些人和自己的行為意識的工具。這就是人為的因素。而一群人帶著一種文化來到一個地方,如果沒有統治階層將這種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它可能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人類本能的自我繁衍的成分就會多了起來。就像隱居在喜馬拉雅的卓巴人和今天大多數印度人那樣。我們把這種統治階層主導下的自身帶來的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很不客氣地稱為“操刀”,操持或者運用文化的軟刀子,而前文中說到的那些關於雅利安人的笑話都是這種“操刀”的結果。

透過卓巴人,人們應該看到,文化在相對密閉環境中的發展狀況,即會將人類文化中最原始的那一部分儲存下來,甚至發揚光大,它就是人類的生息繁衍,所以,卓巴人以不結婚的方式放大了繁衍的需要和需求。決定這種“變異”的更多在於地理環境,而非歷史,即是人類本能的還原。這時候,他們不管是對雅利安人或是印度雅利安人來說,都已非常遙遠。沒有人種在這裡成了最大的人種、沒有文化在這裡成了最大的文化——人類生息繁衍下去的人種和文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西部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