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人能吝嗇到什麼程度?此人在這方面,簡直無人能出其右者

提到東晉的歷史,人們往往會想到該時期的豪族與名士。

東晉名士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喜歡不切實際的空談;

二是像吸毒一樣嗑五石散。

最近筆者重讀《世說新語》,發現東晉的許多名士還有這樣的特質:吝嗇。論起吝嗇程度,東晉的吝嗇鬼比之葛朗臺、夏洛克、阿巴貢、潑留希金絲毫不遑多讓。這些傢伙究竟有多摳門呢?且聽筆者道來。

晉武帝一朝,有個叫和嶠的大臣,此人和晉武帝的私交不錯,深得皇帝寵信。話說,這和嶠的家裡種著一棵李子樹,不知這李子是從哪裡引進的品種,每年樹上結出的果實相當甜美可口。整個國家,沒有任何水果的味道能與和嶠家的私家李子媲美。

按理說,大臣和嶠家裡有這樣一棵李子樹,理應將果實拿出來,與一眾同僚和皇帝分享。偏偏和嶠是個摳門至極的人,他捨不得將這麼好的李子送人,偏要以此來賺錢。當時有許多老饕慕名而來,前往和嶠家中嘗李子。和嶠將食客們吃剩的果核算明數量,然後與食客要錢。就算自己家的親戚來了,和嶠也要一絲不苟地收費,少一文錢都不行。

某天,和嶠先生的小舅子王濟來串門。王濟是個性格豪爽的人,平日裡不拘小節,豁達大方。他來到姐夫家裡,十分隨意地摘了一些李子吃。王濟心裡想著,姐夫和我多鐵啊,吃幾個李子又算得了什麼。李子的味道相當不錯,所以王濟吃了一個又一個,想要在姐夫家吃個飽。沒想到,和嶠先生竟對小舅子一視同仁。

他盯著小舅子吐出來的果核,在王濟吃到第二十個的時候,他便伸手阻攔,不讓小舅子再吃下去了。這種行為讓王濟非常難受:“你這人太吝嗇,自己的小舅子吃點李子都要斤斤計較,什麼人品?”更讓王濟憋氣的事還在後面,那天王濟想要回家時,和嶠在小舅子面前搓了搓手,擺明了想朝王濟要李子錢。

王濟心裡一陣火大,暗罵道:“連我姐姐都被你娶過門了,卻還因為這幾個李子找我們王家人討錢,好你個和嶠,看我不整治你。”過了幾天,王濟趕在和嶠上班時來到了姐姐家。這次王濟可不是一個人來的,他的身後還跟著一群楞手楞腳的毛頭小子。只見王濟一聲令下,這些小夥子便爬到樹上,將和嶠栽種的李子吃了一大半。

吃飽之後,眾人還用鐵鍬將李子樹挖了出來,用馬車運回王濟家中。這還不算完,第二天一大早,王濟便帶著幾根樹枝來找姐夫,對和嶠說道:“姐夫你看,我家也種了一棵李子樹,你看和你家那棵相比,哪一棵長得更好?”李子樹被挖走後和嶠憋著一肚子火,又撞見小舅子來家裡示威,差點被氣暈過去。要不是這幾天老婆正因自己和小舅子討錢這件事河東獅吼,和嶠真想揍這小舅子一頓。

同樣是與李子有關的典故,同樣是家裡有李子樹的吝嗇鬼,王戎的故事可比和嶠精彩多了。

早年“路旁識苦李”的神童王戎,堪稱東晉時期的高智商人才。可摳門這回事,與智商沒有直接關係。像王戎先生這樣聰明的人才,照樣很摳門。因為王戎的腦細胞比別人多一些,所以他還能摳出新花樣,吝嗇到新高度。

王戎的家裡,也有一棵長勢良好的李子樹,雖然不像和嶠家的寶貝樹一樣絕無僅有,但也是當世罕見的極品。和嶠賣李子,是等著顧客自己找上門,可人家王戎的生意就不像和嶠這麼隨便了。等著食客登門買李子多麻煩啊,直接拿出去賣豈不是痛快得多?

要不怎麼說王戎的智商高呢,單拿出去賣這一點根本體現不出他的聰明才智。“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王戎覺得,如果將完整的李子賣給別人,那麼其他人便會得到李子核,種出此品種的李子樹,影響自己的生意。為了能壟斷李子市場,王戎乾脆將每個李子的果核全都鑽出來,僅賣李子肉,讓客人有的吃沒得種。

這還不算什麼,王戎姑娘出嫁時,王戎的吝嗇才叫人笑掉大牙。閨女出閣,作為父親的王戎理應準備一筆可觀的嫁妝,讓閨女風風光光的過門。然而,摳門的王戎連這筆錢都不願意出,非要讓閨女寫下幾萬錢的借據,才肯將嫁妝給姑娘。王戎的女兒權當老爹在和自己開玩笑,嫁給裴頠便將借據簽了。嫁人之後,王氏逐漸忘了欠老爹錢這一茬。

結果,某天王氏回家探親,發現王戎一直板著臉,連話都不與自己說一句。當閨女的連忙去哄老爹,可王戎就像不認識自己的女兒一樣,撅著的嘴都能掛上油瓶了。王氏一琢磨,這才想起自己嫁人前曾向老爹借了一筆嫁妝。想到這,女兒相當失望。第二天,王氏便從裴頠那拿來幾萬錢,送到父親手上。

本來耷拉著臉的王戎,在見到錢後笑逐顏開,對女兒噓寒問暖,別提多熱情了。只不過從這以後,王氏回門的次數越來越少。估計王氏也心知肚明,比起錢財來,自己這個姑娘在王戎心中一點都不重要,有這樣的老爹著實悲哀。

對自己的閨女都這麼吝嗇,更別說是其他親戚了。王戎的親侄子要娶老婆,作為伯父的王戎抹不開面子,卻又捨不得錢,最後忍著肉痛給侄子送去一件粗布衣服,說是贈予侄子的賀禮。可當他將單衣送去時,卻千叮嚀萬囑咐道:“侄子,這件單衣可千萬別弄壞了。”

侄子心裡琢磨:相處了幾十年,總算見這鐵公雞拔了根毛,好歹也算是伯父的一片心意了。只是為什麼伯父要吩咐自己別弄壞這單衣呢?禮物不是已經送給自己了嗎,他又為何指手畫腳?

沒過幾天,侄子便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原來,王戎送的這件衣服,只是為了面子。侄子新婚後,王戎越想越虧,沒過幾天便登門索要那件單衣。王戎的侄子哭笑不得,連忙將那件粗布衣服還了回去。

雖然王戎名列竹林七賢之一,但他的“賢”時至今日都飽受爭議。

根據《晉書》的記載,王戎生平不好名,偏好利。在當官的時候,王戎置辦了許多田產水碓,斂財無數,富甲一方。在王戎的仕途之中,早年曾因為派部下私修園宅,被人檢舉揭發後遭到罷免。後來王家出了許多錢,這才讓王戎官復原職。

然而王戎在復任之後,其吝嗇程度絲毫未減,反而變本加厲。每天王家的下人都能聽見主人的房間裡傳來淅淅索索的聲音,大夥不明就裡。某天有個膽子大的家僕扣開窗紙觀看,這才發現原來王戎正在和自己的老婆算計財產,他們每天晚上聽到的聲音正是象牙籌發出來的。

關於王戎的吝嗇,同時期的名士是這樣說的:“王戎晦默於危亂之際,獲免憂禍,既明且哲,於是在矣。”不過,王戎的摳門究竟是出於愛才還是為了避禍而自晦,無人可知。

東晉士人最令人欽佩的一點,就是他們不僅摳門,還能以摳門作為風尚。接下來這個故事,便是因為兩個吝嗇鬼在摳門這方面“志趣相投”,所留下的一段“佳話”。

晉成帝時期,歷陽內史蘇峻和鎮西將祖約發動叛亂,帶著私兵攻陷首都建康。太尉庾亮倉皇逃離國都,前往徵西大將軍陶侃的駐地尋求幫助。

從地位上來看,陶侃相當於地方軍區的司令,但人家庾亮卻是實打實的國家總司令。按理說,國家總司令來到地方,作為地方司令的下屬還不得準備山珍海味盛情款待?

可出人意料的是,陶侃是個相當摳門的傢伙,在吃飯的時候,庾亮等了半天也沒見後廚端上什麼像樣的美食。被當成主菜上桌的,更是普通家庭都不怎麼吃的野蒜。

若是在其他朝代,像庾亮同志這樣官居一品的大人絕對會翻臉。不過,庾亮是個奇人,面對桌上的那盤野蒜,他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庾亮一邊吃,還不忘掐下野蒜的根莖,並將根莖揣在懷中。這下輪到陶侃納悶了,他疑惑地問道:“大人,這野蒜根莖又不是什麼要緊的東西,您將它揣在懷裡幹什麼?”

庾亮回答道:“難道你不知道嗎?只要將這根莖放在土壤裡,就能長出更多的野蒜哩,所以我必須要將它們保留下來,以後就能吃到更多的野蒜了。”

陶侃對庾亮佩服的五體投地,對其說道:“大人,還是您厲害。我一直以為我是國內最摳門的,沒想到摳中自有摳中手,我算是漲了見識了。從今往後,大人您說東我就向東,說西我就向西,死心塌地的跟著您混。”

從這以後,陶侃逢人便誇自己的上司庾亮是個風雅之人,更有治國的經世之才。尤其在節儉這方面,簡直無人能出其右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