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此人是清朝唯一的狀元,殿試時寫下八個字,皇帝看後將其欽定第一

在清朝二百六十多年間的歷史長河中,在全國各地開科取士一百多次,共有一百多名狀元。而四川僅有一名狀元,那就是駱成驤。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改嫁。好在養父將他視為己出,把他送到錦江書院讀書,希望他未來能考取功名利祿。駱成驤天資聰穎,記憶力非同一般,幾乎能達到過目成誦的地步,老師對他稱讚有加,且格外的照顧。

十四歲那年,駱成驤應州試,以歲試第一進入成都尊經書院深造,由於博學精思,深為該院主講著名經學大家王壬秋先生所器重。但接連參加三次鄉試都落榜。光緒十五年(1889年),駱成驤在四川以第三名經魁中舉。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駱成驤又會試得中,接著參加殿試,時年三十歲。

當時的朝廷大權都被慈禧所掌控,但畢竟光緒是名義上的皇帝,殿試必須由他主持,否則說不過去。在拿到皇帝出的殿試試卷後,駱成驤思考了幾分鐘,然後就開始奮筆疾書,根本停不下來,洋洋灑灑地寫了上千字,其中包括治國之道、改革措施等方面。

這篇《殿試策》全文不足兩千字,卻引經據典,十分貼切地引用了《左傳》、《國語》、《史記》、《漢書》等諸多名篇的先哲思想和言論,足見其涉獵之廣泛、學識之淵博。在行文佈局上,他層次分明,前後呼應,條分縷析,言詞懇切,始終洋溢著為國分憂,變法圖強的時代氣息。還寫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這8個大字,表達了願為皇帝分憂的決心。他這並不是為了刻意討好皇帝,而是發自肺腑的,想施展自己的才華,輔佐皇帝治理好天下。

駱成驤的《殿試策》征服了副考官李若農,他認為應該判為第一,而主考官徐桐卻將他排名第三,欲點為探花,後來光緒認為駱成驤的策論不但符合“祖制”,又勢在必行,當即“欽定第一”。如此駱成驤就成為清朝四川的首位狀元,也是清朝四川的最後一位狀元。

後來駱成驤以狀元之身,受清廷委派,放下“架子”,浮海東渡,到日本學習法政並考察憲政。20世紀初,“行憲”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1910年,宣統2年庚戌5月,45歲的駱成驤調任山西提學使,接替汪貽書。在駱成驤和山西通省上下的努力之下,山西的文化、教育風氣得到較大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