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鍘美案》是虛構的,但包拯確實辦過一件比《鍘美案》還大的案件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

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馬漢在身邊。

一首熟悉的電視劇《包青天》主題曲,讓我們走入北宋名臣包拯的傳奇人生,那個臉黑如墨,雙目似燈,額頭一彎新月如鉤倒懸,鐵面無私的官員,正是開封府尹包拯包希仁。

(一組京劇《鍘美案》圖片)

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剛直不阿。官至開封府尹,龍圖閣大學生,也算是位極人臣。包拯有當今聖上御賜的三口令歹人聞風喪膽的銅鍘刀:

狗頭鍘的是貧民百姓: 狗頭鍘一落,屍首兩離分

虎頭鍘的是高官權貴: 虎頭鍘一起,來世再做人

龍頭鍘的是皇親國戚: 龍頭鍘張口,皇族都顫抖

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知縣。

因父母年邁,孝字當頭的包拯辭官不赴任。又受任監和州稅,父母身體不好就不想讓兒子離家遠行,包拯於是乾脆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結廬而居,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許久後,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調選,擔任天長知縣。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百姓頌其為“包青天”!

包拯幼年時即已顯示出非同尋常的破案才能。相傳其七八歲還在讀私塾時,有一天去兒時的夥伴家裡玩,正好遇上一件怪事。小夥伴家當時是小有名氣的財主世家,頗為富有,不僅深宅大院,還僱傭了不少丫鬟僕役。

包拯去的時候,看到同伴的員外父親正在院子裡召集一大幫下人訓話。天生對此好奇的包拯就在一旁側耳傾聽,原來是員外給新納的小妾買了一對翡翠玉鐲,價格不菲,造型漂亮。小妾愛不釋手,總是戴在手上四下裡炫耀,唯恐天下不知。不料今天一大早起來,小妾發現放在梳妝檯上的玉鐲不見了蹤影,四下尋找無果,於是哭天抹地的來找老爺訴說。

老爺聞聽火冒三丈,隨即召集所有下人問責。可下人們一問三不知,個個都不承認拿了玉鐲。員外無奈之下準備報官。包拯圍著一圈人等轉了轉,隨後用手指著一個僕役道: 賊就是他!

眾人大驚,那下人更是色厲內荏的辯解不是。員外也有些懷疑,認為一個黃口小兒之言不可信。包拯胸有成竹道:若不信我可去他住處搜尋,我想他定來不及轉移贓物出去!

員外想想也是,反正也費不了多少事,就派人去搜尋。只一刻功夫,就在那人床下發現了翡翠玉鐲。下人頓時癱瘓於地。員外大喜,問包拯如何識得賊人,小包公笑曰: 無他,乃感覺耳!

這大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第六感覺吧。其實就是包拯察言觀色,再憑推斷得出的結論罷了。這也從一方面說明了包拯自幼就有異於常人的斷案天才,其眼力觀察以及邏輯推理方面比同齡人無疑高出許多。

包拯到任天長知縣後,不久即破了一樁牛舌案。

話說一日有民劉某堂下擊鼓,包拯傳之,答曰乃是其所養耕牛被人不知何時割去舌頭。包拯沉思良久,命其殺耕牛食其肉。過後又張榜告知鄉民: 凡有無故屠殺耕牛者,報官後賞舉報者錢三百貫。

次早升廳問事,正值衛姓鄉民來訴劉某殺牛一事。包拯不由分說命衙役將其鎖住,並讓衛某俱實招認,免受苦楚。衛某心驚膽寒,無奈只得承認: 因平日與劉某有隙,故偷偷將其牛舌割掉洩憤。獄吏細審呈知於拯,包拯遂將衛某依律斷決,長枷號令一月,後流放之。

此後,包拯又陸陸續續破了不少陳年積案。一時間,包拯聲名鵲起,青天之名四海皆知。天長縣在其治理下井井有條,鄉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一派祥和景象。

由於包拯聲望在外,終於引起仁宗注意,包拯官職也芝麻開花——節節高。先是端州知府,後又任監察御史,最後被皇上欽點為開封府尹,守防京畿重地,保國安民。

主政開封府期間,包拯查辦了一系列大小案件,其中就有我們廣為人知的鍘美案。說的是包拯頂著重重壓力,乃至罷官掉頭的危險,最終鍘死陳世美,為孤苦無依的民女秦香蓮伸張了正義。

其實,這個 我們耳熟能詳的《鍘美案》故事只是虛構的,不過歷史上包拯卻真正判過一件類似的大案,雖然主角不是駙馬爺,卻也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

我們大都知道宋仁宗有個皇叔八賢王趙德方,因其有先帝御賜的金鞭,可以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可以說是個比較開明的王爺。但趙德方還有個王爺弟弟叫趙德軒,此人不愛拋頭露面,喜歡宅在家裡遛狗玩鳥,侍弄花花草草,因此不為人所知。

趙德軒有個兒子趙青,年齡比仁宗小四五歲,長得倒是人模狗樣可惜不幹正事,但他長了一張巧嘴,總把仁宗皇帝哄得開開心心,就連仁宗的母親皇太后對他也寵信有加。

仗著自己的身份特殊,又有當朝皇帝護著,趙青平日裡飛揚跋扈驕橫異常,天天胡作非為恣意妄為。文武百官對其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人家背景太強大了,惹不起呀。所以人人見了他都敬而遠之。

仁宗對趙青的所作所為也有所耳聞,但也沒有往心裡去,於是就更加助長了他這個弟弟的囂張氣焰,乃至於後來發生了一起大案!

那一年夏秋交接之際,在京城裡闖蕩膩煩的趙青帶著一幫狗腿子去了郊外,偏偏這天他心血來潮,非要去一所寺廟許願,於是一群人鬧哄哄地來到了一個名叫臥佛寺的廟裡。正趕上這天瞿員外的女兒來廟裡上香還願,結果被趙青撞了個正著。

這突然相遇,讓紈絝子弟趙青一下子傻了眼。乖個隆滴咚,這誰家的小姑娘,長得居然比天仙還漂亮。習慣了欺男霸女的趙青看直了眼,二話不說非要把那姑娘搶去做小妾。

姑娘身邊的兩個隨從一見急忙過來攔阻,然而被趙青手下的打手三拳兩腳打翻在地,一通狠揍,倆人眼看就不行了。就這樣趙青把小姑娘光天化日之下搶走了。

等到小姑娘父親帶人趕到時,趙青一夥早就沒了身影。富甲一方的瞿員外居然連自己的女兒都保護不了,他不由得氣火攻心一口鮮血噴將出來。

後來,瞿員外得知,他女兒被趙王府的花花公子給劫去了,因為冰清玉潔的姑娘誓死不從,趁人不備時以頭碰牆而亡,場面極其慘烈!

員外夫妻倆悲痛欲絕,以後的日子裡,他開始了艱難曲折的上訪生涯。瞿員外深知趙家勢力之大,可以說是權傾一方,以自己的身份要想告倒對方,可謂勢比登天。

他先去了知府衙門那裡申訴,可對方不僅不敢過問還勸他就此罷手。於是瞿員外又去了京城監察院,刑部府邸還有大理寺,結果都被婉拒,誰敢接這個案子,除非不想活了。

瞿員外把腿跑細了,也毫無頭緒。反被趙青捏造了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抓進大牢。不出一個月,瞿員外在牢獄裡被活活折磨致死!

剩下瞿妻一個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整日裡以淚洗面。最後有人指點讓她來開封府找包青天告狀。

包拯看過狀紙,不覺怒髮衝冠,他設計把趙青誘至開封府,讓他與瞿妻當堂對證。不料趙青異常囂張,對所作所為毫不掩飾,並斥責包拯多管閒事。

包拯最後當堂宣判: 趙青罪大惡極,虎頭鍘伺候。當衙役將不可一世的他摁在鍘刀下時,趙青嚇得屎尿直流。緊要關頭,趙青的父母趕到,趙德軒以王爺身份對包拯施壓,包拯不為所動,最後趙家搬來了皇太后,乃至仁宗也親自來到了開封府。

不料包拯油鹽不進,堅持自己的判決。仁宗惱怒威脅要將包拯撤職。無奈之下的包拯和瞿妻商量,可不可以接受趙家的千兩黃金賠償和解。瞿妻堅辭拒絕,並痛斥朝廷官官相護,最後乘人不備撞柱身亡!

包拯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一家三口,盡皆喪命,天理昭昭,難恕其罪!他摘下烏紗帽,寧可丟官罷職也要替天行道。在包拯堅持下,趙青最終人頭落地。包拯終於替瞿員外一家申冤報了仇。

宋仁宗雖然表示要嚴辦包拯,但心裡卻對其秉公執法不畏強權的做法很是欣賞,最後此事也在仁宗打壓下平息下去,畢竟皇族內的醜事不宜張揚!

後來不知誰將此事改編成戲曲,不過卻是將裡面的人物換了血,王爺的兒子變成了駙馬爺,內容也變更了不少。因此就有了我們看到的《鍘美案》曲目,雖然內容有變,但包拯不懼權貴為民伸冤的實情還是一致的。

包拯一生辦了很多大案要案,但是廣為人知的還是以趙青為原型的鍘美案,此案說明了包拯不畏強權,堅持原則,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深得百姓擁戴。這也是鍘美案流傳多年不衰的原因吧!

嘉祐七年(1062)五月,包拯突然得病,數日後,旋即因患病逝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孝肅。

歐陽修曾以這樣的文字評價包拯一生:“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可謂是對包拯一生之中肯之評。

(文/楊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