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遊記只是單純的神話故事嗎?觀音菩薩道出玄機

四大名著裡有一個名著地位頗為尷尬,那就是《西遊記》。不難發現,津津有味看《西遊記》的大多是孩童,成年人很少碰它。都覺得它不就是一打妖怪糊弄小孩充滿童趣的神話故事嗎?有什麼好看的?實則不然,且聽觀音菩薩這一句話。這句話出現在《西遊記》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服熊羆怪”一話中。

收服黑熊精

該話講:唐僧的袈裟被黑熊精偷了去。這黑熊精也是本領高強,與孫悟空“只鬥到紅日沉西,不分勝敗”。無奈下,孫悟空便去南海請觀音菩薩來幫忙。兩人一商議,菩薩變作黑熊精的妖怪朋友“凌虛子”,把孫悟空變成的金丹讓黑熊精吞下去。最終收服了黑熊精。在普通人看來這就是又降伏了一個妖怪的故事。但裡面細節卻暗藏深機。當觀音菩薩以心會意,以意會身變作凌虛仙子時,孫悟空感嘆:“妙啊!妙啊!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菩薩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行者心下頓悟。菩薩的“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究竟作何意?

“為善為惡不過是一念之差,而善惡也不過相對而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其本性是空的。”

說的是世上本沒有妖精菩薩這一回事,善時為菩薩,惡時為妖。這也正是看似故事淺薄的《西遊記》最終能登上大雅之堂,被戴上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頭銜的原因所在。

吳承恩借觀世音之口,暗示了他筆下具有神話色彩的妖精和神聖菩薩之間的關係。他想表達的並不僅僅只是化妖為佛的經歷,更是寄託了他自己對眾生由惡轉善的厚望。生於明朝的吳承恩在王朝更迭中扮演著小角色,歷經了是是非非的他難以改變社會人心,最終在五十歲的時候選擇把一切期待和教育留在書裡。生動的傳奇故事是想讓世人恍然一個道理——善惡一念間。

《六祖壇經》有云“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一念成佛,一念眾生。天堂地獄也就差在這一念之間。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善,也不存在絕對的惡,沒有絕對邪惡,也沒有絕對正義。做盡壞事的人過了牢獄還能重新改過。眾生平等,剋制守己是善,貪念肆意不制止就是惡;講原則凡是合理是善,衝動嗔怒就是惡;有慧心是善,愚昧頑固就是惡。桌上有一蘋果,旁有一飢渴老人。你忍住不吃遞給老人和你不想給他事實上也沒有給他就是兩種結果。

總結

《西遊記》裡觀音次次點化的不是妖怪,點化的是困惑從善還是作惡的心。作惡多端的黑熊精最後被南海觀音封為守山大神,看來從精怪到神的逆襲也不難。佛止步於惡前。《西遊記》不單單是神話故事,其中玄機需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