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老人說"公白露丟,母白露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鴻雁來,玄鳥歸”,今年的9月7日為“白露”節氣,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白露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晝夜溫差逐漸加大,人們真正感到有“涼意”,這天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

正所謂“搶秋搶秋,不搶就丟”,白露時節正是我國各地的大忙時節,像春玉米、水稻、棉花、高粱、大豆等開始進行收穫,因此白露節氣的天氣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農村老人說:“今年白露不一般”,那麼究竟今年白露有什麼不同?老祖宗的諺語告訴我們答案。

公白露,地下不幹;母白露,幹谷上倉(公白露丟,母白露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今年是“公白露”,那麼接下來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會出現連綿秋雨的現象,糧食籽粒會不飽滿,人可能無法食用,只能白白丟棄或喂牲口;如果是“母白露”,那麼接下來的天氣晴天會比較多,糧食會大豐收,糧倉會堆滿。

這句話重點是理解“公白露”與“母白露”,常見的區分方法有3種:

一、按照出現的月份來劃分

白露每年出現的公曆時間都是固定的,都是每年的9月7日~9月9日,而所在的農曆時間是不一樣的。白露要麼出現在農曆的7月下旬,要麼出現在農曆八月的上旬。

如果出現的農曆月數是“單數”,那麼就是“公白露”;如果出現的農曆月數是“雙數”,那麼就是“母白露”。今年白露對應的農曆時間為八月,是雙數,顯然今年是“母白露”,那麼今年糧食必然會大豐收。

二、按照具體的農曆日期來劃分

如果白露這天的農曆尾數為“單數”,那麼就是“公白露”;如果白露這天的農曆尾數為“雙數”,那麼就是“母白露”。

今年白露的時間為農曆八月初一,“初一”為單數,顯然就是“公白露”。

三、按照白天和黑夜來劃分

這種方法區別也很簡單,如果白露的具體時間在白天那麼就是“公白露”,如果白露出現的具體時間在夜晚,那麼就是“母白露”。

今年立白露的具體時間為公曆的9月7日17時52分46秒,為白天,顯然今年是“公白露”。

那麼哪一種方法更加被人們認同呢?顯然按照月份來劃分更加的合理,僅僅按照白露對應的農曆尾數的單雙數或者按照白露在一天中的時間分佈來劃分太過於侷限,畢竟一天的時間左右不了大局。其次,農曆的七月屬於雨熱同期的末期,此時雨水會比較多,不利於農業生產,而農曆的八月對應秋幹物燥的天氣,這種天氣有利於農業生產,因此白露在農曆的八月自然更加好。按照月份來劃分,白露的時間在農曆八月,今年為“母白露”,糧食會大豐收。

補充:白露分“公白露和母白露”,伏也分為公伏和母伏,立秋也分為公秋和母秋,其辨別方法都差不多。

由此可見,白露是公是母影響著接下來的天氣變化,最終影響糧食的收成。

如果是“公白露”,那麼接下來的雨水天氣就會比較多,不利於農作物生長。雨水多,會導致即將成熟的農作物“貪青晚熟”,會導致農作物的收穫期變晚。其次,雨水天氣多,那麼陽光就不充足,氣溫也會偏低,這非常不利於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會影響籽粒的灌漿,籽粒會變得不飽滿,最終導致糧食減產。再次,如果白露後雨水多,那麼道路會非常泥濘,不利於人們進行農業生產。

如果是“母白露”,那麼接下來的晴朗天氣會比較多,糧食會豐產。白露過後,農作物已經或者即將可以收割,此時農作物對水分的需要非常低,天不下雨也能維持其正常的生長,同時天氣晴朗可以加快農作物成熟。此外,白露後白天天氣晴朗,那麼晝夜溫差會加大,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農作物的籽粒會更加的飽滿,糧食會大豐收。

今年的白露恰逢八月初一,白露很不一般,農村有句老話叫“今年年成熟不熟,八月初一一場露”,說的就是如果八月初一地面有露水,那麼今年的收成會比較好,那麼有沒有道理?

白露時節(八月初一)如果地面有露水,那麼說明當天是晴天的機率很大。天晴說明天上的雲層很少,夜晚天氣會特別的冷涼,夜晚就會產生露水,晝夜溫差大。要判斷當天是否是晴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觀察是否有大霧,俗話說“十霧九晴”,如果早上有大霧,那麼當天天晴的機率極大。白露晴,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晴天也會比較多,糧食的收成會比較好。

總結,農諺是我們老祖宗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雖然不是完全準確,但是指明瞭天氣的大致變動方向。古代沒有天氣預報,農諺是指導人們從事農業生產的“指南針”,這充分體現了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