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司馬光砸缸,你知道救出的那個孩子是誰嗎難怪語文老師從來不提

《資治通鑑》是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源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止迄五代十國,趙匡胤滅後周,而編寫出這1300多年曆史的就是司馬光。

關於司馬光,大多數都停留在孩童時期的“砸缸救人”,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他父親司馬池是光州縣令,取名為光,六歲時,司馬池就開始教司馬光讀書,司馬光也非常好學,又十分懂事,深得父親喜愛。

司馬池每次出遊或者同幕僚交談時都會帶著司馬光,在這種耳聞目染下,司馬光不論在學識方面還是見識方面都“凜然如成人”,七歲時,司馬光就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

某一次,司馬光在後院讀書,一個小孩爬上水缸不幸跌落,掉進水缸的孩子大聲呼救,圍在水缸邊上的孩子一看出事了,一個個都慌不擇路,全都拋下他離開了,司馬光聽到之後,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使勁往水缸砸去。

雖說司馬光思想跟成人一樣,但始終還是一個7歲的小孩子,力氣不是很大,他砸了十幾下水缸才裂開,成功救出了落水的人,司馬光的砸缸救人事情一傳出,也是轟動京洛,也就是河南。

對於這個故事,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詳了,其實在《宋史》當中,對於砸缸救人一事少有記載,只有寥寥幾字,真正傳播出司馬光砸缸一事是近代時期,為了歌頌司馬光的精神才編入小學語文教材,這種精神也確實值得學習。

不過不管是語文老師,還是《宋史》對於司馬光救出來的那個小孩卻很少記載,其實這個被救的小孩身份也不簡單,在宋代的官吏法律當中,官員之間是嚴格有劃分的,小吏一般難以做官,普通人家也不能隨意出入官宅。

這個小孩名為上官尚光,史料記載很少,但也是官宦之家,這也能解釋的通,上官尚光為何會出現在司馬光家的後院,上官尚光成年之後,就移居到城西龍堤南坡,建立了一座亭,名為“感恩亭”,以報答司馬光的救命之恩。

但上官尚光並沒有出現在正史當中,只有上官家族的族譜有記載,史學家推測上官一族遷居之後,就少有跟司馬家來往,而且司馬池死後,擔任過副宰相的龐籍就把司馬光帶在身邊,當親兒子培養。

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二十歲,一舉高中甲科,從此步入仕林,他任職陝西判官,又結實了忘年之交石昌言,龐籍也非常賞識司馬光,1041年,司馬池病逝,司馬光回鄉居喪。

在居喪三年當中,司馬光了解到了下層社會的生活情況,同時寫下了如《機權論》、《才德論》、《廉頗論》等幾十篇論述,但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選擇離開朝廷,開始編寫《資治通鑑》。

關於司馬光在正史當中更多記載了他的豐功偉績,對於砸缸一事少有提及,因為我們學習的是司馬光精神,而不是硬要去砸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