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曲沃代翼:晉國小宗取代大宗,為三家分晉埋下伏筆!

曲沃代翼,又稱為曲沃代晉、曲沃克晉、曲沃篡晉。是春秋時代早期一次晉國長達近70年的內戰,最後,晉國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晉都翼城,打敗了晉侯緡,取代了晉國的君主,小宗篡奪大宗,成為禮樂崩壞的初始指標事件。

公元前745年(昭侯元年),晉昭侯封其叔父成師於曲沃,史稱曲沃桓叔,並由靖侯之庶孫、桓叔的叔祖欒賓輔佐。曲沃的面積比晉國的都城翼還大,這就犯了一個大忌諱。即周代規定以周王的國都為標準,大諸侯國的都城不能超過周王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諸侯國不超過五分之一,小諸侯國不超過九分之一。對此,晉國大夫師服當時就指出:建立諸侯國應該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盤應該大於臣子,不能本末倒置。但是,晉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晉國都城翼還大,這就破壞了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果然,後面的情況和晉國大夫師服所預料的一樣,晉國的小宗逐漸取代了大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曲沃代翼後,晉國走向了強大,甚至成為了春秋最強大的諸侯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曲沃代翼的反面示範,也為魏趙韓三家分晉埋下了伏筆。

首先,晉昭侯分封之時,曲沃桓叔已經58歲了,這可以說是老謀深算了。對於曲沃桓叔來說,“好德”,很得民心,“晉國之眾皆附焉”,在其經營下,曲沃成為晉國的第二個中心,與都城翼的晉公室展開了長期的奪權鬥爭。

前739年(昭侯七年),晉國大臣潘父弒昭侯而迎納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機入翼奪權,但是晉國國人起兵抗擊桓叔,桓叔失敗,只好退回曲沃。晉國人立昭侯之子平為晉君,是為孝侯,並且誅殺了叛徒潘父。史稱“曲沃代翼第一戰”,在這場戰役中,曲沃敗,晉君勝。對此,在筆者看來,如同田氏代齊一樣,曲沃代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這場戰役中,曲沃桓叔失敗了。不過,這並沒有讓曲沃一方失去了鬥志,反而讓其看到了取代晉國大宗的希望。換而言之,在晉國宗室內部,已經出現了叛亂勢力。

公元前731年(孝侯八年),73歲的曲沃桓叔在壯志未酬的遺憾中病逝,其子鮮(亦名鱔)繼立,是為曲沃莊伯。公元前724年(孝侯十五年),曲沃莊伯又派人到晉國都城翼城弒了晉孝侯,晉國人在荀國等諸侯的援助下,進行反擊,莊伯只好再退回曲沃。晉人復立孝侯之弟郤為君,是為鄂侯。此後,雙方又進行了連續多年的爭鬥。史稱“曲沃代翼第二戰”,在這場戰役中,依然是曲沃敗,晉君勝。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曲沃代翼第二戰”中,晉國君主是靠著其他諸侯國的支援,這才擊退曲沃莊伯的,這意味著晉國大宗的實力更加衰微了。在此之後,曲沃莊伯又發起了“曲沃代翼第三戰”,此戰,同樣是曲沃敗,晉君勝。在“曲沃代翼第三戰”中,周天子親自下場,以此來支援晉國君主。畢竟,破壞宗法制和分封制,就是在削弱周王室的權威,所以,周天子難以容忍曲沃一方的篡權行為。

當然,在“曲沃代翼第三戰”中,曲沃莊伯還是嚴重打擊了晉國君主的勢力,這為曲沃代翼的最終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公元前716年(哀侯二年),曲沃莊伯心懷憂憤而死,其子稱繼立,是為曲沃武公。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誘召晉小子侯並殺之,召之就來,可見此時的曲沃已經成為晉國的中心。隨隨便便就弒君,周桓王看不過眼,使虢仲率兵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抵擋不住,又退回曲沃。在此基礎上,周王室立晉哀侯弟緡為晉侯。對此,在筆者看來,此時的曲沃武公,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

公元前678年(晉侯緡二十八年),曲沃武公又伐晉侯緡,並滅之。為了防止周王室再次出兵干涉,功敗垂成,曲沃武公將搶掠來的珍寶器物全部送給新立的周釐王。正所謂“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周釐王一看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乾脆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故曲沃武公又曰晉武公。在得到周王室的認可後,晉武公盡並晉地,正式成為晉國國君。

最終,曲沃桓叔姬成師一系徹底打敗姬仇一系,奪得晉國正統地位。對此,在筆者看來,周釐王貪圖眼前的利益,放任曲沃武公的篡權行為,無疑讓周王室顏面掃地,促使晉國、齊國、楚國、秦國等大國越來越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了。

在曲沃代翼後,晉武公於公元前677年去世,晉獻公在這一年即位。值得注意的是,桓莊之族們在晉國擴張戰爭中屢立功勳,多有分封。這一夥人很快就開始做起美夢,想再演一出曲沃代翼的歷史劇。在晉獻公看來,桓、莊後裔眾多,雖然和晉獻公同族,但威脅君位。在此基礎上,晉獻公敏感的意識到桓莊之族勢大,嚴重威脅著大宗的地位,唯恐自己成為又一個晉文侯。晉獻公於是與大司空士蒍謀劃,開始殺戮晉國宗室子弟。經過晉獻公的殺戮,晉國宗室力量損失殆盡,甚至可以說造成了“晉無公族”的結果。誠然,這是為了避免下一次曲沃代翼的出現,不過,過猶不及,這也讓晉國的卿大夫家族失去了制衡力量。

最後,曲沃代翼後,新興的晉國充滿活力,在晉武公及其子晉獻公在位時期,晉國近乎瘋狂的橫掃太行山以西,疆域面積急劇擴大,國力迅速膨脹。晉國逐漸強大起來,後又連續吞併周邊16國,開疆拓土,為以後晉文公稱霸、晉襄公接霸、乃至晉悼公復霸以及晉國延續150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因為晉國公室力量太弱小了。所以,不斷壯大的卿大夫家族,自然圖謀瓜分晉國。

三家分晉,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由此,春秋時期的大國,最終分成了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對於魏趙韓三家來說,之所以能成功瓜分晉國,一方面是曲沃代翼的負面示範,也即晉國當初的小宗取代大宗,給了魏趙韓三家消滅晉國宗室的底氣。另一方面,曲沃代翼讓周天子顏面掃地,也就更加無法干預三家分晉了。所以,周王室不僅沒有派兵討伐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反而冊封他們為正式的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