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關於祭灶,你得知道哪些事兒?

雖說大年三十才是過年,但是年前一週其實就要張羅忙活了。比如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時,老百姓就要祭灶王爺了。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鍋門牆上,每到快過年總是會貼著一張年畫。畫不是很大,但是很好看,上面有一個老頭兒和老太太,周圍還有很多字,我也不認得。後來才知道,那就是灶王爺。

是的,老百姓要祭灶王爺。哪怕中間的過程都省略,最後也要在灶門附近貼上灶王爺,表示祭祀過了。

老百姓為什麼要祭灶王爺?灶王爺是誰,他在哪方面能保佑老百姓,如果不祭灶又會怎麼樣呢?

雖然已經過了祭灶的時間,但好在沒過年,今天就聊聊灶王爺。

灶神起源

灶字,繁體字上面為穴,下面是鼀,穴代表土坑,鼀表示蟲子,古人燒火的地方,下面會聚集一些蟲子,尤其是秋冬天寒後。所以灶的本意是燒火的土坑。後來為簡便,人們又造了會意的灶字。

灶神,源自原始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

沒用火之前,原始人居住在洞穴裡,茹毛飲血,還要防止毒蟲猛獸,日子過得很不好。用了火以後,他們不僅可以吃到美味易消化的熟食,還可以用火來嚇跑毒蟲猛獸,更安全了。所以,人們對火很崇拜。

後來,人們逐漸把對火的崇拜,虛擬為人,從而去祭拜他。這個人是誰呢?自然是能生產火的人,或者是和火相關的人。

比如,《淮南子》記載,“炎帝作火,死而為灶”,高誘在注中又說,“神農、炎帝,以火德王天下,死託祀於灶神”。這就說明,神農氏、炎帝是灶神。

北齊時期的孔穎達,在注《禮記》中則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這說明,人們又把祝融(傳說中的火神)當成了灶神。

甚至在炎帝、祝融之前,還有一位叫“先炊”的神,也是灶神的前身。而根據《禮記》《漢書》《莊子》等記載,先炊是女性,很漂亮,穿著火紅色的衣服。這就說明,早期的火神,是一位女性,這可能是母系氏族時,人們對女神崇拜的痕跡。

事實上,很多與火有關的神祗,甚至是妖精,都可能會被人們視為灶神。

比如《三國志 管輅傳》中,提到“宋無忌之妖,將其入灶也”。而宋無忌在當時還不是神仙,只是火精。《水滸傳》裡曾提到宋無忌,也是和火有關。

灶神故事

傳到唐宋以後,灶神不僅成了具體的人,而且有名有姓有老婆有故事。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說得很詳細。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他老婆字卿忌,他們育有六個女女,都叫察洽。

很多地方,也有關於灶神的傳說。其中一個,大概是這樣的。

玉皇大帝有個女兒,長得又漂亮又善良。她經常看人間,每次看到那些老百姓生活艱苦,她就很同情那些人。後來,她愛上了人間一個給別人燒火做飯的小夥子。

紙終究包不住火。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怒之下把她貶下界,讓她和小夥子一起吃苦受罪。王母娘娘心疼女兒向玉皇大帝說情,玉帝無奈,遂把小夥子封為灶王爺,把女兒封為灶王奶奶。從此以後,他們可以享受人間的供奉,日子也好多了。

但是,灶王夫妻對百姓也好,他們每天回家從天上拿好東西,分給老百姓。玉帝擔心天上的東西會分完,於是規定他們每年只能上一次天。

另外,玉帝還說了,好東西可以拿,但是隻能分給好人。於是,灶王夫婦每年年底都要綜合考評老百姓了。

好吧,這個故事以前聽說還覺得不錯,現在聽了覺得和牛郎織女、董永七仙女的故事,簡直是一個套路。

還有一個故事,說灶神叫姓張單,娶了個姑娘叫丁香。張單一開始窮,和丁香安分過日子。但是後來他發財了,遂移情別戀,還強行休了丁香,只給丁香一頭牛。

張單發財後,好吃懶做,家業敗光了只好乞討。他一路乞討,到臘月二十三時,正好乞討到了丁香家。原來,丁香重新嫁人了,她勤懇持家,家業越來越好。

認出丁香後,張單羞愧難當,一頭鑽進丁香家灶門裡死了。玉帝可憐他,又念其姓張,和自己是本家,所以封他做了灶神。

一些少數民族,也有灶神的傳說,不過更偏向於崇拜火。

灶神職能

漢代以前,灶神主要就是負責飲食方面。老百姓祭祀灶神,主要是希望灶神能夠解決他們的溫飽,使他們過上好日子。

中國很多神,其職能通常會隨著名氣的變大而變多。

灶神也是這樣。從三國兩晉到唐宋,灶神不但管百姓的飲食,甚至還間接掌控老百姓的生死。比如《酉陽雜俎》中,就說到這點。

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故為天帝督使,下為地精。

晦日,就是每月倒數第二天。這裡說得很清楚,,灶神每月晦日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老百姓情況,然後玉帝再根據老百姓的罪過大小,來扣百姓的壽命。如果有大過,就扣三百天壽命,小過則扣一百年壽命。

當然,如果你沒做壞事,那麼灶神會向玉帝說好話。這樣的話,玉帝就會讓這家人平安、健康、長壽、富貴。

灶神甚至還能避禍除兇。《雜五行書》中提到,“

知其名呼之,可除兇惡

”。還有的資料提到,有人用灶神來詛咒皇帝。

灶神職能的增多,並不奇怪。中國很多神都是這樣,比如關羽,一開始只是惡神,後來去成為了武財神,甚至成了伏魔大帝,今天很多行業也都拜關羽,其職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何祭灶

其實,早在周代時就開始祭灶了,不過算不上大祭。後來,李少君對漢武帝說祀灶可以益壽,於是皇帝開始祭祀灶神。

皇帝怎麼祭灶?比如漢代蔡邕在《獨斷》中,說過祭灶的時間在夏天,地點在廟門東。

灶,夏為太陽,其氣長養,祀之於灶。其禮,在廟門外之東,先席於門奧西,東設主於灶陘也。

《後漢書》則提到,祭灶時,百官還要穿著紅色的衣服。到夏季則穿黃色衣服。

立夏之日……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黃,郊。其禮:祠特,祭灶。

具體祭灶,則需要用動物的血。比如《說文解字》提到,“

釁,血祭也,像祭灶也

”。限於禮儀等級制度,祭灶所用的“犧牲”,是用雞。《白虎通義》裡提到,“

祭牲,灶以雞

。”

老百姓祭灶,與帝王不同。

首先是時間不一樣。

民間主要是臘月祭灶。這個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後漢書》記載,漢宣帝時,有一個大孝子叫陰子方,臘月的時候他看到灶神顯靈,趕緊祭祀,後來他家有兩人封侯,幾十個人做大官。

陰子方的故事傳開後,老百姓就效仿他在臘月祭灶。發展到後來,逐漸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祭灶。

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中提到,臘月二十四日的晚上祭灶;而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則說,臘月二十三祭灶。

所以,很多地方至今還是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祭灶。據此可知,這不是隨便定的日子,而是有緣由的。

其次是方式不一樣。

最初,漢晉唐宋時期,老百姓還用黃羊祭祀灶神,比如後漢的陰子方,他看到灶神顯靈就殺黃羊祭灶;《燕京歲時記》也說“

祭灶,古用黃羊

”。但是到後來,老百姓便不再用羊,而是用紙馬、黃豆、麥芽糖等來祭灶。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孟。——《帝京歲時紀勝》

《燕京歲時記》也說,民

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

為什麼要用糖呢?因為老百姓擔心灶神向玉帝說壞話,所以就用糖抹在灶神的嘴上,這是希望他能向玉帝說“甜言蜜語”。有些人乾脆用酒糟代替,這是心虛,直接把早上灌醉,讓他沒法跟玉帝說話。

如果家人到過年時無法團聚,有些地方的人就怪罪到灶神頭上,不給灶神祭祀。

還有的地方,祭灶時要貼對聯。在灶神像的兩邊,貼上對聯,有的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寫:“油鹽深似海,米麵積如山。”據說,這樣是請灶神回來。

在清朝時期,北京等地方祭灶時,是不許女人來祭灶的,必須得是男人來祭祀。如果家裡沒有男人,那就請鄰居來代替。紀曉嵐的《四庫全書》提到過。

京師居民祀灶,猶仍舊俗,禁婦女主祭,家無男子或迎鄰里代焉。

這一點,主要是古代女性地位低。類似的習俗,很多地方還有遺留。比如我小時候,家裡上墳就不讓女人去,說是“一個女人半個兒”,要去也可以,必須得是兩個女人一起去。不過,現在都沒這些說法了。

對了,以前祭灶,是用灶神的雕像來祭灶,實在不行就用木板雕刻一個。後來都簡化了,直接就是灶神和妻子畫像,貼在灶門附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