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初八旗鑲藍旗旗主、二貝勒阿敏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被皇太極幽禁而死。

努爾哈赤帶領建州女真在白山黑水之間崛起之後,很快統一了女真三部,並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後金政權。既然已經立國,自然面臨著繼承人的問題。在努爾哈赤最為看好的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令他失望之後,努爾哈赤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建立起了一個頗具軍事民主意味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

這個也被稱為“八王主政”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主要意思是:後金政權由八個和碩貝勒共同掌握,八個和碩貝勒甚至有推舉和罷黜新汗的權力。因此,實際上,這八個和碩貝勒,也就所謂的八王,是後金的真正掌權者。

而這八個和碩貝勒中,尤其以有“四大貝勒”之稱的四人兵力最強、資歷最深、實力最大。這四大貝勒的分別為:擔任正紅旗旗主的大貝勒代善,擔任鑲藍旗旗主的二貝勒阿敏,擔任正藍旗旗主的三貝勒莽古爾泰,和擔任正白旗旗主、後又被推舉為新汗的四貝勒皇太極。同時,統領其他四旗、也被稱為小貝勒的旗主,分別為為阿濟格、豪格、多爾袞、多鐸。

八個手握大權貝勒,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六個人是努爾哈赤的親生兒子,豪格則是新汗皇太極的長子,同時也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只有鑲藍旗旗主、二貝勒阿敏是八旗旗主中唯一一個“外人”。

阿敏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與努爾哈赤的關係,比皇太極他們遠很多。在後金這個有濃重奴隸制作風在軍事集團中,掌握大權卻又是“外人”的身份,也註定了阿敏不可能有多好的結局。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他是努爾哈赤的同母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舒爾哈齊在努爾哈赤崛起之前,一直是努爾哈赤最親密的兄弟。努爾哈赤少年時代,由於10歲喪母,繼母對他十分刻薄,分家之後努爾哈赤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此時唯一跟著他的,只有他的同母弟舒爾哈齊。

努爾哈赤以13副鎧甲起兵之後,舒爾哈齊一馬當先,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卓越的功勳,舒爾哈齊成為努爾哈赤集團的當仁不讓的二號人物。但與此同時,隨著政權的穩固,由於功勳卓著,在集團內部掌握大權的舒爾哈齊,也成為努爾哈赤大權獨攬的最大威脅。因此,努爾哈赤想盡辦法消除舒爾哈齊的羽翼,除了忠誠於若爾哈齊的部將,連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他本人也最終被努爾哈赤幽禁至死。

在努爾哈赤除掉舒爾哈齊之時,作為舒爾哈齊的第2個兒子,阿敏本來也在努爾哈赤的清除之列,但由於眾人的勸阻,努爾哈赤最終打消了這個打算。對於阿敏本人而言,父親、長兄、三弟都被努爾哈赤殺死或幽禁,自然仇恨不共戴天。

但是,阿敏並沒有足夠的勢力和能力能夠幾百擊敗乃至消滅努爾哈赤,為父兄報仇。因此,阿敏選擇了“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成為四大貝勒之一,並在皇太極登基之後,阿敏就曾找皇太極說出他想出任外番的想法。

然而,阿敏可能並沒有想到,正是他的這個想法,使得皇太極有了殺機。因為,皇太極的抱負是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而不是如父親努爾哈赤一般,只建立一個部落軍事聯盟就滿足。阿敏想“分開他過”的想法,恰恰觸及到了皇太極的逆鱗。

皇太極繼位的天聰元年,阿敏受命率領八旗大軍出征朝鮮,阿敏不負眾望,迅速擊敗了腐朽的李氏政權。李氏朝鮮被迫臣服之後,按說應該儘快班師回國,但是,阿敏卻並沒有同意,反而想留在朝鮮。雖然由於眾人的反對,阿敏的想法並未成功,但是,這也引起了皇太極的忌憚。

與此同時,天聰三年,奉命留守永平、遵化、灤州、遷安四城的阿敏,面對明軍的進攻,阿敏認為這四座城池孤懸於外、無險可守,同時,他的兵力過少。因此,阿敏並沒有聽從皇太極堅守城池的命令,反而在屠城之後撤了出去。

雖然阿敏棄守四城的選擇,在軍事角度上並不能算錯誤,但是,這顯然給了皇太極很好的藉口。皇太極以丟失城池、拒不聽命為由,一連列出了阿敏16條罪狀。

對於後金政權的諸多大將而言,阿敏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本來就與他們的血緣關係相對較遠。阿敏為人簡單粗暴,殘忍好殺,即使在女真上層的人緣也很差,再加上權威俞重的皇太極的態度,面對皇太極對於阿敏開出的16條罪狀,眾人紛紛落井下石。

皇太極給阿敏的處罰方式是處以極刑,也就是死刑。不過,既然已經消除了四大貝勒之一阿敏的兵權。為了防止其他貝勒兔死狐悲,皇太極做出一副悲天憫人的姿態,又下令寬免了阿敏的死罪,改死罪為長期幽禁。

從此,曾經的四大貝勒之一阿敏徹底離開了後金的政治舞臺。死罪以免、活罪難逃的阿敏,從此始終處於幽禁的狀態。一直到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後的清崇德5年,經歷了10年幽禁之久的阿敏,悄無聲息地死在了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