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民間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為何意?講盡處世智慧

我國有很多典故和事件都被精煉成成語、諺語,或者民間俗話,一直流傳至今。這些語言中飽含著智慧和經驗,正如宋朝張端義在《貴耳集》中所說:“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貴耳集》

許多流傳於民間的口頭禪或者俗語,雖然在表達方式上沒有那麼規範,但是卻非常接地氣,方便記憶。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民間俗語中,都是老人們在生活中口口相傳,積攢起來的寶貴經驗教訓,仔細品味便能領悟其中真諦。

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前面三句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最後一句知道的人卻不多。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安全提示,告訴大家出門在外的注意事項,以及與人相處之道。看起來雖然簡單,其實與人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緊密關聯,講盡處世智慧。現在我們來看看它們分別都代表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現在是法制社會,社會人口數量眾多,中國人口有14億,相對而言,人煙稀少的地方並不算特別多。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雖然古代沒有計劃生育,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不但人口數量比現在少得多,而且人的平均壽命也比現在要短得多。

所以那時候很多地方荒無人煙,而且治安也不像現在一樣,制度完善,人員齊備。寺廟一般都建造在比較偏僻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廟,在破敗之後,很可能成為許多強盜或者犯人的安身之所。在這樣的小廟中,就連生活在裡面的僧人都未見得是真正的和尚。好點的可能是流浪於此的人,假託僧人騙點香火錢,糟糕點的也許直接就是強盜在這裡守株待兔。所以這樣的地方當然不要輕易進入的好,還有句俗話:“寧宿荒墳,不住荒廟”,也是同一個道理。畢竟像寧採臣那樣獨自一人闖進蘭若寺,還能遇見美貌女鬼聶小倩的情況,只有電影裡才會發生。

二人不看井。據說在古代,有兩個窮秀才結伴進京趕考,因為家裡太窮,兩人是舉全家之力都不夠,還揹負了許多外債才湊夠這一趟進京的盤纏。所以兩人走在路上都是能省就省,路途走得十分辛苦。當兩人在一口井旁邊取水喝的時候,其中一個秀才突然起了殺念,他一把搶了對方的包袱,然後將之推入井中。所以古人常常警戒後輩,如果是兩個人結伴同行,最好不要在井邊停留過久。

而且如果稍加發散一下,就會發現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兩人同行時,還適用於兩人同事、兩人同朝為官等等情況,而這個“井”也可以衍生出很多其他含義。這句話其實主要是提醒人們不要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孟子》中所說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也就是這個道理。

《孟子》

三人不抱樹。在這句話中的“抱樹”其實是指三人共同擔負重物,三個人共同負擔重物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個人處於中間位置。而這個人的位置就非常重要,他如果往哪頭偏一點,那麼另外一頭的人必然就會輕鬆一些。他如果在中間偷懶使壞,那麼另外兩人便會負擔更重。這其實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比喻,其中深層一點的含義便是要防止被人孤立,或者說如果作為中間那個人就要公平一些,與大家共同承擔責任。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三個人各有心思,事情多半是完不成的,這就類似於“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不如大家協商好如何分工,沒有必要三個人同時上陣。

獨坐莫憑欄。而這一句話的意思便是說,如果人在特別難過或者憤怒的時候,不要站在危險的地方。當人的情緒一旦失控,那麼很可能會做出一些可怕的事。就在前不久,有一個令網友們震驚歎息的新聞,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由於被母親當眾責打,從樓上縱身躍下,最終身亡。許多人都非常能夠理解這個男孩的心情,當時他肯定已經是在極端崩潰的邊緣。如果他沒有站在樓上,或者說有人能夠及時打岔,將他心裡這股情緒稍微舒緩一下,或許這場悲劇就不會發生。

雖然原話說的是“獨坐莫憑欄”,但其實放在其他的地方,也同樣適用,比如傷心或者憤怒時不要開車。這句話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說,在獨處時也要隨時留心自身安全。

這句話雖然只是民間俗語,但是梳理下來真的很有道理,可以運用到日常的為人處事中去。不過道理只是道理,沒有切身體會過的人可能也很難理解其中深意,真正體會過的人卻悔之晚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