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魏武帝曹操因長相難看,稱王不稱帝?“以貌取人”的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國賊董卓廢帝另立,獨掌朝政。此時,曹操與各路諸侯會師討伐董卓,董卓死後,曹操趁勢迎接漢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的劉備與孫權集團組成了聯盟,由都督周瑜率三萬大軍,和劉備的兩萬人馬聯合起來抵禦曹操。最終,戰敗的曹操從華容道一路撤回了江陵。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經歷了赤壁戰敗以後,曹操的野心似乎越來越膨脹了!試問,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只可惜,曹操並不是一個只講道理的人!換句話說,曹操有他自己的道理,那就是:我在戰場上沒有得到,又或者失去的東西,就一定要在官場上拿回來!

但是,要想在官場上步步高昇,還得是靠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於是,曹操又發動了三次軍事戰爭,且每次的戰爭都令他在官場上收穫頗豐,並由魏公晉升為魏王。

公元217年,曹操的政治待遇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禮節和儀仗也已和漢獻帝平起平坐了。於是,擁護曹操稱帝的呼聲也逐漸高漲起來。

按理說,以曹操此時的成就,稱帝一點也不為過。可是,面對眾人的勸進,他卻依然堅持只稱王,不稱帝。而這,又是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這期間可能存在著很多的因素,但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這其中也不乏兩個道理:即大道理和小道理。

如果要說大道理,那就是曹操家族世受漢恩,其報答之心依然猶存。而且,他也曾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不會謀朝篡位,總不能自食其言吧!

另外,曹操心裡很清楚,如果自己公然稱帝,劉備和孫權定會馬上跟上來。這樣一來,自己“篡漢”的罪名就得由他來背。與此同時,沒有了中央集團的孫劉集團,也就順理成章的由“地方”變成了“敵方”,曹操可沒那麼笨!

要是說到小道理,似乎又有一些牽強。那就是,曹操自知出身不好,且自己的形象欠佳,如果稱帝的話,怕會被人笑話!

那麼,歷史上的曹操,長得真的很難看嗎?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對於那些主要的人物,大多一一作出了外形描述。例如:形容袁紹,是有著姿貌威容之人;形容諸葛亮,是身長八尺,容貌甚偉;而形容孫權,則是形貌奇偉,有大貴之表……

唯獨,對於曹操這位風雲人物的相貌特徵,卻是隻字不提。由此可見,曹操的相貌實在是不敢恭維!

據說有一次,匈奴使節來朝覲見曹操,曹操自己沒有出面,只是讓手下的崔琰冒充自己前去見面,想來也是自慚形穢吧!

從東漢末年到魏晉年間,“以貌取人”是當時最盛行的一種風氣。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的形象尤為重要,甚至可以決定他的成敗和榮辱。因此,曹操還是有所顧忌的。

而陳壽的《三國志》中,對於曹操的形象外表隻字不提,想來還是有道理的。總不能像寫魏晉名士劉伶那樣,說什麼身長六尺、相貌醜陋吧!要知道,曹操可是東漢末年的開拓者,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他是魏武帝,同時還是撥亂世的大英雄。如此重要的一個人物,既然不能寫,又不能編,倒不如不寫。

想必,如曹操這般的英雄人物,無論長相如何,定是霸氣十足的!說來,這就是所謂的風度吧,而曹操的風度,也許就是他的“帝王氣象”,豪邁霸氣、不怒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