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開中國先河的秦朝為何滅亡的如此迅速?四大因素,個個致命

建立秦朝的偉大歷史意義

秦人兼併六國,建立史無前例的秦王朝,將混亂鬆散的華夏大家族重新凝聚在一起,疆域連成一片達到340萬平方公里。秦王朝疆域為後世王朝漢地奠定基礎,全盛時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之前鬆散的采邑領主制被改為中央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後新增至48郡,暗合“天數”。秦朝創立的皇帝制延續後世兩千餘年,從根本上將華夏民族和神州大地緊密聯絡在一起,割據和混亂變為短時間的常態,每位雄心壯志的君主都會想結束亂世,成為真正的皇帝,而不是一味的偏居一隅、自娛自樂。秦朝的官制在秦國基礎上進行擴充套件調整,一個新興且健全的政府機構誕生,後世封建王朝至始至終沒改革出這個框架,因為其效率完全符合現實統治的需求。

秦朝貫徹以法治國,為後世開啟先河,封建統治者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法制思想漸漸深入人心,天子口口聲聲喊著的“天子與庶民同罪”就是最好的證明。起碼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都提倡“依法治國”,國家法制自然不會崩壞到哪去。軍隊方面的軍隊建制、武器補給、後勤供應等,經濟上的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土地私有、戶籍制度、重農抑商和鹽鐵官營等,文化思想和民族團結上同樣做出卓越貢獻。秦朝短短十五年國祚,為中華文明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後世千年王朝都可以視作秦王朝的轉生和延續。很多人都說,秦,真正做到了“萬世一系”。可是開中國先河的秦朝為何滅亡的如此迅速?這個問題相信許多人都討論過,得出很多不同結論。但究其本源,這都是站在下文“四大原因”上的。有的國家因一個問題就弄得手忙腳亂、手足無措,引發許多其他矛盾,秦朝卻是四大並存,頗有百毒纏身的意味,能夠有十五年國祚,已是一個可以驕傲的壽命。

秦亡的號角

秦朝結束中國長達近千年的分裂割據,重啟夏商的大一統國家制,建立龐大的帝國。秦的強大舉世公認,無論是當時的山東六國,還是後世的君臣百姓。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國憑藉著六代先君的賢明治國,終於可以用強大的武力碾壓橫掃山東六國,完成統一大業,終結這時隔近五百年的人心隔閡與亂世戰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封建王朝建立,十五年後匆匆下臺,這沒出乎很多人的預料。紛爭數百年,突然統一,能平穩過渡,延續下去幾乎不可能。後世的晉朝、隋朝、後周,亂世太久,人心浮動思變,統一併不能讓社會穩定下來,只有滅亡它,從它屍骸上站起來的王朝才能讓亂世徹底終結,在人心和思想上終結。秦的滅亡,在統一開始就埋下伏筆,已經開始倒計時。

秦亡的四大深層次因素

統治的失衡:

秦朝,嬴政和胡亥的統治,我們都可以用殘暴來概括,百姓和後人共同冠名。焚書坑儒的前後,直接造成兩大嚴重後果,一是阻礙文化的發展融合,法家獨裁著秦王朝,其他學派思想被打壓的死死的,蟄伏民間,憤憤不滿,聯合社會中下層絞盡腦汁想把秦朝推翻,建立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權,七國百姓的文化和思想都不和秦朝在同一頻道;二不只是儒生畏懼反抗秦王朝,整個知識分子階層都對秦朝統治失去期望,大量掌握知識的統治階層都背離秦朝,站立在秦朝對立面。

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秦朝依舊堅持“強本除末”抑制商業,大力打壓商人。全國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遭到阻礙,各地的百姓就像在一個稍大的監獄裡面,對外面的事務基本上一概不知。秦朝統一後的“重農抑商”力度超乎尋常的大,管制的特別嚴格。最最重要的來了,嚴刑峻法。秦朝大體繼續承襲著商鞅時期定下的律法,還研究出其他更嚴酷的刑法鎮壓各階層人民。

秦地百姓可能習慣了這樣的刑罰,但其他六國特別不適應。況且如今結束了戰爭,不應該放寬些刑罰嗎?不是亂世,幹嘛還繼續用重典。種種殘暴的統治做法,讓百姓的不滿情緒不斷積攢,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期爆發。

治國策略的不當: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不再尊崇周人的詩書禮教,不再對周王室的“絕對忠誠”,走上“機器”的道路。法家思想指導下的秦國,每一個人每一戶家庭,都成為秦國戰爭機器上的零部件,也許是齒輪,也許是利刃,也許是輪軸。秦國的“虎狼”兇名山東六國沒叫錯,若是一個國家的普通人放棄了所有娛樂專案,一生只為種田、生產和打仗,這樣的國家不恐怖嗎?

當秦朝走向大一統,經過幾百年發展的法家治國思想走向極端化,出現一些缺陷。這些缺陷產生,讓秦朝統治者們制定了一系列的錯誤治國策略。山東六國被消滅殆盡,堅持法家極端策略也行,繼續去四面八方找其他敵人,北方的草原,南方的山嶺,西方的雪山,東方的島嶼,都可以成為秦朝敵人,維持高壓策略。但秦朝並沒有,在天下一統後,他們繼續選擇用高壓策略穩定社會。治國策略的不當使秦朝在滅亡道路上越走越遠,讓各個階層帶來巨大危害,逼迫他們最終走向造反叛亂的道路尋找人生的樂趣。

秦朝時期的法家思想,採用暴力手段進行統治。透過嚴刑峻法,逼迫百姓進行繁重勞累的農業生產日復一日,迫使百姓加入到戰爭戍邊,迫使百姓一點律法都不能違背。國家的富裕,國家的強大,國家的安定,全都建立在高壓政策上。商鞅變法前,秦國百姓是吃不飽穿不暖,高壓統治可能沒什麼。如今吃飽穿暖,還來高壓統治,百姓願意才奇怪。

各國變法,為什麼秦國能脫穎而出併吞六國,因為秦國在經濟、文化、政治、民生、軍事等上全盤接納法家思想。“驅民耕戰”“刑無等級”“論功授爵”等理論支援,讓秦迅速走向國家富強。但是秦朝建立後,法家思想的致命缺陷不斷放大。秦朝統治者們並沒有意識到。秦朝大一統是法家思想的勝利,證明“強國弱民”是對的,但這隻在亂世戰爭中適用。兩代秦皇的“樂以刑殺為威”“皆殺之”等理念,讓整個秦朝陷入血色恐怖,百姓戰戰兢兢,懼怒並存。

官僚階層,秦朝進行政治權力和統治機構改革且再分配,讓部分官僚產生極大的不滿,權力和利益分配上產生矛盾,不斷激化。秦始皇時期的統治階層就貌合神離,秦二世時期基本處於分裂、各懷鬼胎的局面。

地主階層,東方六國的地主階層及從六國遺貴演變來的地主階層,沒有在重新洗牌中得到利益,反而被打壓,苛刻對待,有些秦地地主同樣不例外。

文人階層,“焚書坑儒”那一堆事不用多說,直接站秦廷對面,有部分法家同樣是如此。

農民階層,明明戰爭結束了,為何還要有繁重的徭役賦稅,為什麼不能去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讓百姓安居樂業?多年的戰爭本就將他們逼到崩潰邊緣,如今天下一統,日子比以前還難過。不造反重建六國,還能幹嘛,難道乖乖承受,默不作聲嗎?

秦文化的“野蠻”

秦朝建立後,秦文化走遍全國,卻始終不得山東六國的人認可,有些秦人也逐漸動搖起來。秦朝的信仰秦始皇,認為秦始皇還在,一切所有都不會成為問題。秦始皇被忠於他的人神話了,秦始皇一死,秦朝的統治根基立即遭到動搖。

效忠物件沒了,還怎麼效忠。這問題的根源就在“秦”,或者說“秦文化”得不到他人認可。第一個原因是秦國奉行的愚民政策令關東士人不滿,認為不做出改變的話,自己子孫也會在這種環境下變成愚民;第二個原因是秦國世居西陲,文化落後復古,沒跟上山東六國的先進步伐;第三個原因是秦國一統後沿用舊制,並沒有在新時代採取新的治國理念和策略。

秦朝是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天下一統,合該下馬治國,可他們偏偏不下。徒呼奈何。

結語

綜上所述,秦朝滅亡並非一個原因,而是多方面導致的。秦帝國在秦始皇死後迅速崩塌滅亡,它出現的意義彷彿是為了後世做鋪墊,為後世王朝開先河,告訴後世王朝: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做了利於統治,什麼事做了不利統治。

參考文獻:《商君書·弱民》《法家思想與秦朝的速亡》《韓非子》《漢書·食貨志》《資治通鑑》《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