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諸葛亮臨死前,為何大喊龐德公救我?龐德公是何許人也?

《三國演義》以歷史為基礎,進行了一定的戲說演繹,造就了一批形象鮮明的人物,使後來的無數讀者為之津津樂道,把《三國演義》奉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描寫了漢朝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吳三國之間的交鋒。

三國爭霸的結果我們都很清楚,最後是誰也沒落著好,是三家歸晉這麼個啼笑皆非的結局,蜀國是三個國家中最先被征服,乃至滅亡的,但不以成敗論英雄是讀者們的共識,蜀國雖然在三國爭鋒中成為失敗者,但誰都不能否認其國內英雄輩出,蜀國人才中名氣最大的,無疑是諸葛亮。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歷朝歷代,都有文人以諸葛亮為歌頌物件,寫詩賦詞,聊表嚮往之意。

諸葛亮可以說是中國文臣的天花板了,他蒙受劉備三顧茅廬的禮遇,為他出謀劃策,使蜀國實力增強,天下出現三足鼎立的局勢。

劉備死後,諸葛亮也不忘初心,而是一心實現劉備沒能完成的夙願,盡心輔佐劉禪,勢要興復漢室。

這樣的鞠躬盡瘁,是所有君主所讚賞的,所有臣子渴望達成的,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時代變遷,日換星移,古人對諸葛亮的熱情始終不變。

《三國演義》塑造出的諸葛亮是多智近妖的存在,他對天下大勢有著透徹的見解,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有時我們會遺忘他也是個凡人,也逃不過生老病死這些凡人一定會經歷的事情。

傳說,諸葛亮臨死前,曾經高呼:“龐德公救我!”那麼,龐德公又是誰呢,能讓諸葛亮都向他求救?

龐德公其人

龐德公也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奇人,他是一個真正的隱士,因此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而龐德公和諸葛亮也是沾親帶故的關係,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

史書中給龐德公的筆墨很少,但他結交的都是名士,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些名士也都被他的才學折服,對他評價頗高,其中不乏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知名人物。

世間最令人惋惜的事,莫過於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龐德公就是那位有著慧眼的伯樂。司馬徽,字德操,也是一位隱士,並且以善於識別人才而著名,他對龐德公下過這樣的評語:“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司馬徽識別人才技能已經十分高超了,能得到他這樣的讚譽,龐德公的水平可想而知。

臥龍雛鳳都是不世出的人才,誰要是能得到這二人中的一個輔佐,就一定能統一天下。這話是人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德操所說的,但很多人應該都沒有想過,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德操,這些人的稱號都是從哪兒得來的呢,答案就是龐德公。

隱居愛好者

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絲毫沒有擺架子,紆尊降貴,三顧茅廬,最終打動了諸葛亮,用這一舉動換得了他一生的追隨,這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作為君臣相得的例子激勵著無數後來人。

鮮為人知的是,諸葛亮也曾對別人展現出堪比三顧茅廬的尊敬,這個受諸葛亮看中的人就是龐德公。

《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每次來到龐德公的家裡,都會對龐德公拜見於床下。拜見於床下可不是個輕描淡寫的禮儀,而是大禮,古人只有面對德高望重,非常值得敬佩的人時,才會行這種大禮,諸葛亮本人已經是驚才絕豔了,能得到他這般敬重的龐德公自然也不同凡響。

龐德公是鐵了心要當隱士,當年劉表三番兩次遣人去請他出山,都被龐德公謝絕,多次拒絕之下,劉表難免心生挫敗感,就問他:“你只顧著保全自己,就置天下人於不顧了嗎?”

龐德公回答他:“萬物都有自己的巢穴歸宿,人類也各自有所歸宿,選好自己的歸宿就可以了,天下大事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由此看來,龐德公對天下局勢明顯有了清晰的認識,他的隱居完全是自主選擇的結果。

劉表知道此行絕不可能成事,就不再勉強,龐德公後來帶著妻子兒女登上鹿門山,說是去採藥,但一去不還,徹底隱於人世。

歷史假設

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嘔心瀝血,六出祁山,對自身造成了極大的消耗,他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但還是想要與天搏命,就動用七星燈為自己續命,提前囑咐任何人都不得擅入自己的營帳。

可是司馬懿前來襲擊,魏延慌張尋找諸葛亮通報此事,把他的囑託拋在腦後,無意間踏碎了諸葛亮的本命燈,導致了諸葛亮續命失敗,難逃一死。

諸葛亮在彌留之際大喊:“龐德公救我”,他知道龐德公的高明之處,希望他能來救自己,但這也只能成為空想。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龐德公是做出了另一種選擇的諸葛亮,如果當時劉備三顧茅廬,而諸葛亮始終不為所動,沒有出山,而是繼續自己的隱居,那麼諸葛亮就會擁有龐德公的同款人生。也許死前的諸葛亮終於領悟了龐德公選擇的高明之處,但萬事已成定局。

小結: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中國古代士人的指導思想,諸葛亮選擇了前者,而龐德公選擇了後者。

可以說,龐德公的各項才能並不遜於諸葛亮,但他終身隱居,因為他看透了,這天下局勢混亂難清,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他為了保全自身,隱居世外,避免了和諸葛亮一樣油盡燈枯的結局。

龐德公拒不入世的決定無可厚非,諸葛亮的入世也值得我們的尊重,這兩個人互為映象,為我們對歷史的假設提供了無限遐想。

如果龐德公也告別隱居,入世翻卷風雲,或者諸葛亮沒有離開草廬,輔佐蜀國,天下局勢又會有著怎樣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