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潤祥翡翠教材,教大家如何鑑定翡翠原石品質。

翡翠原石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熱烈追捧的收藏品。在日趨複雜的翡翠原石市場中,該如何鑑定翡翠原石的品質高低與真偽,才能收穫真正有收藏價值的翡翠原石呢?其實我們只要熟悉翡翠原石的五個特徵,就可以了。

第一就是透明度:指光能透過翡翠原石的深度。當光線投射到翡翠原石表面時,一部分光將從表面反射,一部分光將從翡翠原石內部透過。而組成翡翠原石的顆粒粗細不同,晶形及結合方式不同,所以光透過的能力也不同。

翡翠原石能透過的光越多,那麼其透明度就越好,翡翠原石就愈加顯得晶瑩剔透,有“翠水欲滴”的感覺。反之,則翡翠原石的透明度越差。

底子,也就是質地:我們俗稱的“種”、底子、地子,指翡翠原石的結構,是衡量翡翠原石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由於翡翠原石是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其結構多為纖維狀結構和粒狀結構,看起來越細膩越好,石花、斑點、裂紋越少越好。翡翠原石質地的細膩和粗糙程度是由晶粒的大小決定的,晶粒小則質地細膩,表現為透明至半透明;反之則質地粗糙,不透明。

瑕疵:指翡翠原石含有的一些雜質礦物,歸納起來為棉、紋、綹、裂。棉是翡翠原石原生的內部特徵,以小顆粒狀、圓狀或活雲絮狀存在,嚴重的白棉成石花,影響翡翠原石的美觀。紋也是翡翠原石原生的內部特徵,是由於翡翠原石區域性在顏色上或結構上的差異而產生的紋路,如色帶石紋等。

綹是翡翠原石後天形成的一種內部特徵。主要有兩種形成機制:第一個是翡翠原石是由不同晶體顆粒組成的,當晶體顆粒較粗時容易產生較大的顆粒間隙,在光的照射下產生閃光效應;第二個是翡翠原石在形成後受到地殼運動的擠壓、搓揉等產生的裂紋,由於岩漿等熱熔物質滲入將裂紋修復好,形成了細微的癒合裂隙,是看得見摸不到的極細微瑕疵。

裂是翡翠原石較為嚴重的一種瑕疵,是由於翡翠原石受到自然或人為的外力作用而產生的斷裂面。瑕疵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翡翠原石的價值。

淨度:指翡翠原石內部瑕疵多少的程度。翡翠原石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黑色瑕疵,有的呈點狀出現,稱為黑點,也有成為絲狀和帶狀的,稱為黑絲和黑帶,主要是一種黑色的礦物,以角閃石最多,黑點多半出現在較深色的翡翠原石中。

白色瑕疵,主要呈粒狀及塊狀,一般稱“石花”,“水泡”等,主要是一些鈉長石礦物或集合體。瑕疵對高檔寶石級翡翠原石的質量評價影響極大,對中、低檔玉雕材料則可按巧色安排而製成精美玉雕工藝品。

裂紋的存在與否對翡翠原石的質量影響較大,翡翠原石中的裂紋包括外力作用產生的裂紋和晶體間裂紋兩種。前者對翡翠原石的質量影響極大,後者對翡翠原石質量影響一般,但翡翠原石質量會較差

顏色:翡翠原石的顏色十分豐富。通常,人們稱翡翠原石的紅色為“翡”,綠色為“翠”。濃豔的綠色、亮麗的紅色和紫羅蘭色為人所愛,其中尤以綠色為最珍貴。

珠寶界常依據“濃、陽、俏、正、和”和“淡、陰、老、邪、花”這十個字來評判翡翠原石的綠色。“濃”,即綠色飽滿、渾厚、濃重而不帶黑色;反之,綠色淺,色力弱則為“淡”。“陽”,即綠色鮮豔、明亮、大方;相反,若綠色昏暗,沒有光澤,則為“陰”。“俏”,即綠色均勻柔和,能與“底”和“水”相互協調;反之,若綠色呈點狀、峰狀和塊狀等不均勻分佈則為“老”。“正”,即綠得純正,綠中不帶藍、青等雜色調;反之為“邪”。“和”,即綠色均勻、和諧、不花不亂;反之則為“花”。

綠色的優劣順序為:綠色、微帶黃色的綠色、黃綠色、微帶灰的綠色和灰綠色。紅色翡翠原石稱為“紅翡”,行業內俗稱“春”。“翡”色往往分佈在原石的風化表層之下,或沿原石裂隙分佈。

翡:常見的黃翡多為厚實而不通透,玉質偏粗,且多帶雜質,價值不高。黃翡位於紅翡之上,更貼近表皮。多數黃翡混濁不清,常帶褐色,不夠陽也不夠透。天然優質的黃翡又稱“金翡翠原石”,呈桔黃色或蜜糖色,晶瑩透亮,色鮮又勻,屬黃翡之上品,較為罕見。

春:紫色,俗稱“春色”,好像紫羅蘭花的顏色,又稱“紫羅蘭色”。根據色調不同,分為粉紫、茄紫和藍紫等三種。粉紫是指紫色中微帶粉色者,質地較細膩,半透明,內部棉綹較多。茄紫,指紫色中帶有茄子般的絳紅色,質地粗糙,肉眼可見其礦物顆粒,透明度較差,內部有大量棉綹。藍紫色,指紫色中帶藍,質地粗糙,幾乎不透明,常混有淡褐色或白色的棉,屬低檔品。

我們經常談論翡翠的底,那翡翠的底到底是指什麼呢,經常玩翡翠的人一定都有聽說過一句俗語,叫做“論玉必論底”,可是真正懂這句話的人卻並不多,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淺談一下何為“論玉必論底”。

翡翠行業裡,論玉必論底教我們如何選擇一塊好的翡翠,所謂翡翠的底,就是指翡翠顏色的載體。我們在挑選翡翠的時候,一般都會從顏色、質地、透明度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而翡翠的底就是除了綠色以外的淺綠色基底部分的特徵,包括了翡翠的質地(種)、透明度(水)、光澤、淨度和色調等方面

翡翠的“底”是人們對於翡翠飾品內在和外表的一種最直觀的評價,是綜合評定翡翠質量的一項指標,可以說是翡翠審美的綜合指標。所以,想要買到一塊好的翡翠,一定要會觀察翡翠的底,不管是有色還是無色,翡翠的底都是客觀存在的!

翡翠的底與種、水的區別很多朋友都會感到困擾,翡翠的底和種、水究竟是什麼關係?翡翠的底和種在一些書籍資料裡,經常會將種和底混為一談。但是從珠寶學的角度來說,種是指翡翠的結構構造,是硬玉礦物結晶顆粒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質地。

但是翡翠的底是種、水、色的綜合表現,是從整體上來評價翡翠。翡翠的底和水也有很多人將翡翠的底和水相混淆,很多人都會將翡翠的底用透明度的特徵來命名,比如冰底這樣的說法。其實翡翠的底不僅包括透明度這一個指標,所以從根本上翡翠的底和水並不是一個概念。

論玉必論底,這“底”應該怎麼論?評價翡翠的底,一般包含了兩個關鍵要素和三個一般要素,這兩個基本要素就是翡翠的質地和透明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種和水,三個一般要素是指翡翠的光澤、基礎色和淨度。

1·翡翠的底以質地堅實、結構緻密、透明度高、光澤柔潤、主色調(翠)與基底相協調者為好。

2·翡翠的翠性要和種水相互映襯,只有二者綜合起來比較的翡翠,這樣才叫底好。

3·翡翠的淨度也一定要高,翡翠飾品中儘可能的少綹裂、白棉、黑斑、灰絲、冰渣等雜質,雜質越少底就越好。

4·評價一款好的翡翠總會說四個方面:種老,色好,水透,瑕疵少,這四個點也是評價翡翠的底底的優劣直接關係到翡翠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