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保人員在老人家中發現一件青銅器,老漢:這是俺的尿壺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文物部門開始組織各級文保單位到鄉下走訪,尋找散落在民間的文物。文保人員在江蘇淮安發現的一件文物過程非常有趣:那是一件青銅虎子,後來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文保人員發現它的時候老農尷尬地說:這是俺的尿壺,我往這裡邊尿了好幾年了。

1984年6月,淮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下鄉去進行文物普查。當文保人員走到淮安孔窪村的時候,在一戶老農家裡發現了一個比較奇特的東西。那是一個鏽跡斑斑且異味撲鼻的夜壺,但是那把夜壺是青銅製作的,雖然表面已經鏽跡斑斑,卻難掩歲月厚重之感,直覺告訴文保人員,那是一件文物。

文保人員詢問老漢這把夜壺的來歷,老漢頗為尷尬地說:“這是俺的夜壺,我已經往裡尿了好幾年了。”原來,這把夜壺是老漢的兒子前些年在附近挖沙時無意間挖到的,由於夜壺個頭不大,且已經鏽跡斑斑,老農的兒子就把它拿回家給自己的父親當了夜壺,省得晚上出外撒尿不方便。

搞清這個夜壺的大概來歷後,文保人員再次仔細觀察這把夜壺,發現這件青銅虎子為伏虎形,虎首高昂,雙小耳,兩目圓睜,眉外凸,豎鼻張口露齒,左右虎牙交錯,上端為圓筒形流口,超看越不像是一件普通的器物。文保人員認為,它至少應該是一件有上千年曆史的文物。於是人文保人員就勸說老農將這把夜壺捐獻出來。老農倒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他表示這把夜壺可以捐獻,但是自己晚上起夜不太方便。文保人員一聽老農的話,覺得這件事情好辦,於是立刻就到鎮上給老農買了一件新的塑膠夜壺和瓶等生活用品,老農收下了新夜壺,非常痛快地將那把青銅夜壺送給了他們。

夜壺古已有之,它是古代的一種溺器,因為外形像一隻張著大嘴的老虎,因此古人稱之為虎子。雖然收上來的這件青銅虎子看上去很有年代感,但是文保人員將他帶回淮安博物館之後並未加以重視,只是將其評定為二級文物,並放進了庫房裡。

這件青銅虎子在淮安博物館的庫房裡一放就是8年。1992年,南京博物館的專家紀仲慶到淮安博物館做調研,他在淮安博物館的庫房裡看到了這件造型奇特的青銅虎子,紀仲慶先生對這件青銅虎子讚不絕口。這讓淮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心中產生了疑問,難道這件青銅虎子真正的價值還沒有被發現?

為了弄清這件青銅虎子的真正價值,淮安博物館派人將這件青銅虎子送到揚州請權威專家做鑑定,鑑定的結果讓他們喜出望外:青銅虎子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那麼,這件曾被老農當作夜壺使用了好幾年的青銅虎子到底是什麼來歷?它為何能夠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呢?

原來,這件青銅虎子是六朝時期的一件文物。眾所周知,我國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體型巨大,做工精美。在此之後,由於陶器和瓷器的出現,青銅器開始由盛轉衰,且體型也越來越小。六朝(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朝代)時期, 絕大多數的虎子都是青瓷製品,青銅的虎子已經基本絕跡。而老農手中的這把青銅虎子在形制上非常符合六朝時期虎子的造型。為青銅所鑄,且儲存完好,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文物。因此,專家將其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遺憾的是這件青銅虎子是一件單體文物,其主人的身份已經無從考證。

由於文保工作者在下鄉走訪過程中做了細緻的工作,這件青銅虎子才沒有被歷史埋沒,它最終迴歸了自己本身的價值,成為了一件歷史文物。在此,我們應該對那位捐獻這件青銅虎子的老農表示敬佩和感激,他的無私捐獻,才使我們普通老百姓有機會在淮安博物館中看到這件穿越千年的文物。

對於文保人員在老人家中發現一件青銅器,老漢:這是俺的尿壺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