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水滸傳:害慘梁山108將的真兇,根本就不是宋江,而是這兩個人

一、冤枉的宋江

《水滸傳》讀到最後,幾乎沒有不生氣的。“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梁山108將,結局會那麼慘,故而無不惱怒宋江——正是你宋江,犧牲了兄弟們的性命,換來了自己的高官厚祿,最終被高俅等人,用一杯毒酒給毒死,完全是罪有應得!

但果真如此嗎?其實宋江也冤!雖他手段歹毒,可問題是一個巴掌也拍不響啊。

比如,同是家人被害死,為何扈三孃的哥哥扈成,非但沒落草,反而最後當了大宋軍官,秦明卻死心塌地跟著宋江?

同樣是被宋江活捉,雁門節度使韓存保,返回了朝廷繼續當官,沒有落草,偏偏呼延灼、關勝等卻成了梁山好漢?

所謂的“義氣相投”,雖是《水滸傳》的解釋。但這義氣的背後,卻都是宋江那句“日後招安得富貴”的“大餅”,結果有人吃,有人不吃,這能全怪宋江嗎?

因此說來說去,宋江最大的錯就是推行招安。但招安,顯然卻又是梁山的主流意見,否則當魯智深、武松反對時,為何不見其他好漢跟著反對?

之所以在第一次招安時,眾多梁山好漢反對,是因招安形式過於羞辱人了,看看宋徽宗聖旨中的話: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隻,目下納官,拆毀巢穴,率領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

顯然,若這麼窩囊招安了,能有好果子吃嗎?因此眾好漢這才齊心協力,攪黃了這次招安,但並不是反對“招安”。

所以梁山的悲劇,讓宋江一人扛起來,有失妥當,宋江並不能稱之為真兇。那麼真兇是誰?在筆者看來,共有兩個人,他倆一內一外,互相作用下,最終完成的。

二、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吳用

吳用的原型,是《水滸傳》藍本《宣和遺事》中的吳加亮。在《癸辛雜識》中,則稱他為吳學究。這兩個名字都是挺好的寓意。所謂加亮,就是智謀如諸葛亮“加身”一般。而學究,既道貌岸然,雖略顯得古板,也算是道德標杆。

因此,在《水滸傳》還沒有成書之前,人家吳用也曾帥過,既有諸葛亮的智謀,道德也高尚,妥妥的一位完美人物。

但可惜,施耐庵一著《水滸傳》,完美的吳加亮先生,就被改名為了吳用。而加亮則成了他的“道號”。

如今,咱分析吳用這個名字。從好的方向理解,是來自《道德經》中的名言: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代表著“大用處或大智慧”。

從壞的方面理解則是:梁山上最沒用的人,卻偏偏成了梁山軍師,因此梁山108將,能有個好結果,那才怪了!

那麼到底該從哪個方面去理解?這就要看吳用在水滸中,主要乾了哪些事了。

第一件就是坑晁蓋!本來晁蓋找他商議劫持生辰綱的可行性,結果吳用一上來就跟打了雞血一樣,進入到了籌劃階段:什麼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最好七八個。跟著又主動聯絡上了阮氏三雄。

就這樣在吳用的主謀下,劫持了生辰綱,搞得晁蓋一把火燒了家,上梁山落草。吳用又攛掇著林沖殺了王倫,完成了梁山易主。可當宋江上山後,吳用就被宋江所謂“天書”,給拉攏了過去。

以至於晁蓋出征曾頭市時,他只是勸,卻並未表示跟著去。須知在晁蓋意識到,宋江威脅自己地位後,他不但急需證明自己,更需要吳用這樣的智謀幫手,所以吳用若真想幫晁蓋,就應跟著去,而不是“拱火”一樣的勸。

第二件是害宋江,吳用雖跟宋江捆綁在一起,可他卻只有坑人害人的小聰明,毫無大智慧。如解救盧俊義之前,蔡京已著手要招安梁山了,可吳用卻血洗大名府,殺了半城無辜百姓。

面對這種慘案,誰還敢提出招安?這才害得宋江,求李師師完成招安。但問題是依靠“名妓”換來的招安,是成功是失敗?都說高俅靠踢球當大官,太丟人,可梁山這種招安方式呢?其實,還不如人家高俅呢。

這就是水滸中的吳用,坑死晁蓋,害慘宋江,毀滅了梁山形象,再加上他騙盧俊義等、朱仝等,使內部矛盾重重,因此吳用堪稱梁山上最沒用的人,卻竊取了高位,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梁山108將的悲慘結局,吳用是第一真兇。

三、至聖至明,幕後黑手:宋徽宗

水滸中一提宋徽宗,總離不開“至聖至明”這四個字,哪怕魯智深也要跟著喊。

可事實呢?誰都明白,正是他釀成了悲慘的“靖康之恥”,還讓兒子宋欽宗,跟著自己一起背了鍋。

水滸中,他也照樣如此!高俅的發跡,梁山的招安,哪一個是正大光明,或說是至聖至明的?且動不動宋徽宗就讓高俅、蔡京等人矇蔽,這智商是不是有點太兒戲了?他是真被矇蔽了,還是隱身幕後,放縱或操縱高俅、蔡京等人?

答案應該是隱身幕後!

這點,從處理柴進上就能看出,手持丹書鐵券的柴進,被高俅侄子高廉差點弄死,誰給的高俅和高廉這麼大膽子?只能是宋徽宗的默許——因為,高廉否認柴進的丹書鐵券的同時,也就等於否認了趙匡胤的承諾,這等於是打宋徽宗的臉,妥妥的欺君之罪,要誅殺九族的,可高俅卻依舊受寵!

所以,外有宋徽宗的授意迫害,內有吳用的倒行逆施,這才導致了梁山悲劇的發生,這兩人才是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