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粒粒皆辛苦”世人皆知,為何老師不告訴你作者是誰?因為不好說

公元798年,一位26歲的年輕人滿懷抱負,前往京城長安準備進士考試。他遇到了一樣進城趕考的呂溫,兩人交談之下,這位年輕人有感而發,寫下《憫農二首》。這首組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非常形象的描寫了當時農民勞作的辛苦,引人深思。

當時呂溫極其感嘆這位年輕人的才華,也期待著和他共同為朝為官,治理國家,改變勞動人民的生活。但是,呂溫絕沒有預想到這位年輕人在多年以後的成長道路。這個年輕人就叫李紳。

公元772年,李紳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叫李敬玄,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他的祖父和父親雖然不是朝廷的大官,但也是有名的地方官了。書香門第,又是官宦世家,李紳的成長本應該順風順水,但是李紳的父親在他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是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

年幼的李紳經歷了家道中落,也切身體會到了社會下層人民的艱辛,看懂了人世冷暖。當時的李紳就發憤圖強,決定要考取功名利祿。然而李紳的仕途並不順利,直到公元806年,已經34的李紳才在大詩人元稹的幫助下,科考進士成功。

這個時候,距離他第一次赴京趕考寫《憫農》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整整8年。也正是這個時候,他認識了白居易,後來和白居易成為詩中摯友。但是此時的李紳寫詩的風格已經慢慢開始變化,從對窮苦人家的悲憫體恤和憂國憂民的言辭,轉向了具有政治針對性的詩歌。

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李紳也捲入了一場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當時的“牛李之爭”影響頗大,李紳的官位也隨著李黨的失勢和得勢而起起伏伏,有在朝幫助李德裕辦事的時候,也有被貶去小縣城為官的時候。也許正是在這樣的權勢鬥爭之中,李紳的心一步步黑化了。

著名詩人劉禹錫去李紳家做客的時候,就形容李紳家裡歌舞昇平,美酒佳餚,奢侈糜爛。更有史書記載,李紳愛吃雞舌頭,一頓飯就要宰好幾百只雞,卻只取雞舌,以至後院死雞堆積如山。而且李紳不僅生活奢淫無度,對待家人也毫無禮節,他發跡之後,原來的叔叔要自稱是他的孫子,他才給賞臉。

公元840年,李紳入京拜相,達成了自己最大的心願,此時已經68歲的他早已不是那個年輕的時候充滿壯志和抱負的憫農青年了。即使已經位高權重,他還是免不了欺軟怕硬。他的車輦和皇族子嗣的車輦相互對上的時候,李紳選擇了誠惶誠恐地退讓;而底下的百姓跑來訴苦,他眼皮都不眨地就叫人打出去。

四年之後,他又辭去宰相之位,當回了淮南節度使。他在地方上的暴虐治理,嚇走了很多百姓。為了自己的仕途,他會隱瞞當地的蝗災。旗幟鮮明地站隊李德裕,但凡是以前冒犯過李德裕家族的人,連他們的後人也不放過,吳湘就是這樣被冤死的。

李紳雖然在詩歌上有很大的成就,也掩蓋不了他在官場上驕奢無度,以權謀私,魚肉百姓的惡行。公元846年,李紳離世,報應馬上就來了。朝廷對他的處罰是:“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老師怎麼會和學生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