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副對聯的故事--什麼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個故事是高三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的。

說是古代,有位少年人,幼時喪父,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供他讀書。少年人天資聰慧,書念得好,運氣也好(我們可以想象,古代的科舉考試和現在的高考一樣,考得好不好,除了實力,還得有運氣的。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科舉考試,榜上有名,高中了,還當了官。

少年,哦,不,過了幾年,少年人該成長為青年人了,知道母親與一位僧人有私情。母親常游水過河與僧人相會。青年人為了方便母親與僧人相會,在那條河修了一座橋。青年人做官之後,人們以為他會更加地成全母親與僧人,誰知他卻把僧人給殺了,還寫了一副對聯“修橋為母盡孝,殺僧為父報仇”。

高考完填志願的時候,我本來想讀法學的。父母和兄長都勸我說,法律不像我想的非黑即白,不像我想的將來從事法律方面工作,就是懲惡揚善。用老百姓的話說,那裡面水太深。我一個女孩子,不用搞得那麼複雜。當時我也就聽從了。選了在他們看來比較單純的外語。當初我們誰都沒有料到,如今的輿論形勢會如此,以至於屢屢提起“網路不是法外之地”。

所以,即使我到如今也仍然對法律感興趣,但我不是專業人士。對於這個故事,我沒法從法律的角度來理解。但無論是那年高三時,還是如今,我依然想不通一點,就是青年人做官了,他憑什麼殺僧人呢?

都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沒有人真正知道所謂的歷史的真相。但在我們所被灌輸的很注重女子名節的古代,或者說是封建社會里吧,青年人為母親修橋之舉,可以說是離經叛道,或者說是驚世駭俗,可是殺僧替父報仇,這怎麼有種“強權就是公理”的感覺呢?

為母親盡了孝,替父親報了仇,真是大孝子啊,可是僧人就該死嗎?

那時還不知道“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說法,現在想想這個青年人就是啊。生殺予奪的大權都掌握在這樣的人手中,想想就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