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此人82歲才考中狀元,志得意滿之時吟誦了一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

雖說自從有了科舉考試後,古代讀書人基本上把科舉視為唯一的出路,但能高中的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與功名無緣,所以很多讀書人在屢考不中之後,要麼回家種田,要麼當個私塾老師,畢竟,能吃上飯才是最重要的。

但在宋朝卻有個白頭狀元,此人將金榜題名當作自己畢生的志向,始終沒有放棄過,直到82歲才高中狀元,成為當年的一件稀奇事。而他的故事也被用來鼓勵後世的讀書人,不要輕易放棄,要持之以恆。

此人名叫梁灝,潤州(今鎮江)人,他出生於戰亂不斷的五代時期。梁灝從小就很喜歡讀書,不僅聰慧,而且很勤奮,年紀輕輕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子,當地人都很尊重他。

梁灝曾參加後晉時期的科舉,在鄉試中名列第三,進京參加考試時,時年三十五歲的梁灝意氣風發,覺得功名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勢在必得。但讓梁灝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名落孫山。可梁灝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更加努力地鑽研學問,幾乎每次科舉都去參加,卻次次落榜,再加上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替頻繁,時常發生戰爭,科舉考試並不會按時舉行,所以梁灝始終不能得償所願。

直到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宋朝之後,重新舉行科考,梁灝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此時的梁灝已經82歲了,但依然去參加,並考中進士,並在之後的殿試中,因文采出眾,博古通今,被宋太祖欽點為狀元。

中了狀元的梁灝跨馬遊街,愛熱鬧的百姓們都爭相來看狀元郎長什麼模樣,當他們看到頭髮全白的梁灝時,都嘖嘖稱奇,有些膽子比較大的人就直接問他:\“敢問您今年貴庚呀?\”

梁灝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吟誦了一副對聯:

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

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對聯裡所說的伏生是秦漢時期的文學家,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伏生冒著生命危險時,將《尚書》藏在牆壁夾層中,使得《尚書》得以儲存。到了漢景帝時期,伏生才把《尚書》從牆壁中拿出來,後來漢文帝得知此事後,十分重視,本想讓他進朝,但此時的伏生已經九十歲了,不能出遠門,漢文帝便派晁錯前往伏生家中授受《尚書》。

而太公指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傳說他八十歲時在渭水邊釣魚,遇見周文王,之後就開始輔佐周文王。這副對聯的意思是,梁灝的年紀比伏生傳授《尚書》時小八歲,比姜子牙在渭水釣魚時大兩歲。

雖然梁灝中了狀元,但考慮到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若是當官也是力不從心,於是他便向宋太祖上疏,請求允許自己回家養老。而宋太祖也欣然應允,讓梁灝榮歸故里,並享受俸祿。

梁灝的故事也被寫進了《三字經》中:\“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用來激勵人們要鍥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