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靠死人養家的唐代大詩人,學問致富兩不誤,曾國藩:服

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不要以為唐代有名氣的大詩人都是一副落魄之相,他們四處漂泊,懷才不遇,一生忍受著貧窮而又不甘心同流合汙。事實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就不是。若是論及出身,韓愈是個不折不扣的貧寒子弟;論才學,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論人品,他雖然在養家上沾了死人的光,但並沒有就此而辱沒了自己,反而另開文風,受後世大家所稱道。他是如何發“死人財”的呢?

韓愈出生在世代為官的“昌黎韓氏”,門庭顯赫,其父韓仲卿曾官至秘書郎。但是,顯赫的門第並沒有給韓愈帶來什麼驚喜,也許是命不好,當他出生後韓氏家道開始敗落,三歲時父親去世,跟著哥哥韓會生活;十歲時,哥哥去世,而其家族親戚都不願意收養他,又跟著寡嫂鄭夫人南下宣城顛沛流離。出身名門世家,卻從小寄人籬下,吃夠了沒錢的苦,讓韓愈出人頭地的願望非常強烈。

十八歲那年,韓愈已經是學業有成,先欲到長安投奔族兄韓弇,以謀求仕途,誰知他剛走到半路,韓弇就遇害了。在窮困長安之時,好不容易投靠了名將馬燧,衣食才算有了基本的保障。在長安期間,他也沒有閒著。不僅與當時學問最深奧的大儒獨孤及、梁肅交往,苦心鑽研。還在進士考試前,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投遞給公卿們,獲得了前宰相鄭餘慶的大加讚賞,名動京城。

然而,名聲再大也不能當飯吃,要想出人頭地、過上富裕的日子,還得當官,要當官就得參加科考。在長安漂了三年的韓愈返回宣城考試,四次參加科舉考試,才終於考上了進士,這一年,他二十四歲。但唐朝考中了進士並不能馬上做官,還得透過博學宏詞科考試。貞元十七年(801年),韓愈在連續三次博學宏詞科考試失敗後,第四次參加吏部複試,終於考中了,那年他三十四歲。

事實上,韓愈剛開始當的四門博士、監察御史都是小官,俸祿低微,連房子都是租的,更別說能給老婆孩子一個富裕的生活,甚至溫飽都談不上。家族敗落帶來的貧窮、仕途坎坷中的教訓,讓他對金錢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僅靠薪俸生活還是一個貧窮,於是,他便將眼光放在了開闢第二職業上。可怎麼才能夠賺點外快呢?

那個時候,墓誌銘市場可是個香餑餑,越是有錢有勢之家,越要找個名家來寫,如此,象韓愈這樣的文學大家還怕掙不到錢?唐朝時期,朝廷對墓誌銘的等級和形制做了嚴格規定;墓誌銘的內容也由紀念死者,變成了宣揚子孫功績,不少人都把給死去的親人寫墓誌銘作為誇耀自己門庭的途徑。這門活如果沒有雄厚的文學功底和高超的文筆技巧,還真是幹不下來,佣金也自然不低。而這歷來被雅稱為“潤筆費”的文人工錢,卻被當時清高之士稱之為“諛墓金”。

對於那些有錢人,韓愈無疑是當時最為合適的人選。韓愈當時雖然官當得不大,但人家寫過《師說》、《馬說》呀,在京城裡誰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何況他不僅文筆好,捨得用溢美之辭,還願意給別人寫。當時的達官貴人都喜歡請韓愈執筆,有的甚至非他不可,這樣一來,他的潤筆費,在市場上水漲船高。到底有多高呢?

也許韓愈並沒有定價,但確實不扉。寫了《王用碑》後,王用的兒子就送了一匹帶鞍的寶馬和一條白玉帶作為潤筆費(《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就連劉禹錫也說,韓愈當時寫一篇墓誌銘可以達到“一字之價,輦金如山”!韓愈這下確實發了。

韓愈在墓誌銘圈聲名鵲起,五十歲時,他接了一個大單——給唐憲宗李純立一功德碑。公元817年,唐憲宗派裴度、李愬平定淮西叛亂後,要為自己的英明功勞立碑,便韓愈寫下了《平淮西碑》。這篇碑文,他得到了絹五百匹作為潤筆費,相當於大約10萬斤米的價格。他的這篇《平淮西碑文》堪稱經典之作,但遺憾的是,他在文中對李愬的功勞描寫過輕,據說後來李愬的部下氣憤不過,將石碑給砸了,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原碑。

韓愈靠寫墓誌銘到底掙了多少錢財,現在已不可考。但從現今留存的碑誌、行狀就有近八十篇,加上沒能流傳下來的,其數量應是相當可觀了。據說當時請韓愈執筆的達官貴人居多,但他還是“來者不拒”,也不在乎門第高低、身份貴賤,錢多錢少他都寫。甚至還為那些付不起錢的窮人免費寫。這樣一來,他搶了別人的生意,斷了別人的財路,也就不光是替死人說好話的事了,便有文人雅士或嫉妒者罵他“諛墓”。據說還上演了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

當時,韓愈門下有一個“放肆為俠行”的學生劉叉,因為之前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生活貧苦,以乞討為生,後來前去投奔了韓愈。他獻上了自己的詩作,韓愈因為欣賞這種怪癖的詩風,就收留了他。可這個劉叉因看不慣韓愈寫墓誌銘吹捧那些過世的人,便偷拿了韓愈不少錢,不辭而別,並且還理直氣壯地說:“這是你寫墓誌銘吹捧死人得來的錢,還不如給我劉某人當生活費呢!”這件事被當時的人當作笑話,嘲笑韓愈發死人財。

韓愈無疑為後世文學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也為後世史學研究作出了貢獻。在這些墓誌銘中,韓愈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懷才不遇、心胸磊落的寒士形象,並藉以抒發自己對世俗的看法和對政見的態度。在《試大理評事王適墓誌銘》中,他就談到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觀點,還在《南陽樊紹述墓誌銘》中,大書自己的文學主張。他的《祭十二郎文》被收錄於現代中學語文課本,他為柳宗元、孟郊等人義寫的墓誌銘,均屬於上乘之作。

更讓後世文人無法超越的是,他的墓誌銘文風自成一體,不僅形式多樣,而且絕無重複。以至於人們在非議他“諛墓”的同時,不得不大讚他“奇崛”、“他人無此”、“祭文退之獨擅”。曾國藩贊之曰:“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