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國學大師陳漢章,家族命運,厚重的家國史縮影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東陳鄉東陳村,陳姓人家居於象山姆龍嶺以東,故名東陳。

村莊規模龐大,歷史悠久,曾是東陳鄉政府所在地,“山川毓秀,丘壑鍾靈,平原營宅,鬱郁人文。襟帶姆嶺,遙接丹城,始建自宋,村號東陳。”

東陳村的陳氏始祖原居福建,南宋末年,天下大亂,公元1279年,陳氏“五十四評事”遷此居住,耕讀傳家,歷代名士輩出。

近代更是湧現了陳之翰、陳得福、陳畲、陳漢章等文人學士,其中則以一代鴻儒國學大師陳漢章先生,最為有名。

陳漢章出生於清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原名得聞,字伯弢,自幼飽覽群書,後取《詩經》“倬彼雲漢,為章於天”,改名為陳漢章,寄託了志博雲天之志向。

光緒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陳漢章中舉人,後多次被聘為官,但他專心致學,並未出仕。

陳漢章先後在北京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北京高等警官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等校就學和任教,桃李滿天下。

當代不少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如馮友蘭、顧頡剛、范文瀾、茅盾、許德珩、季羨林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陳漢章一生致力於研究經史子集,弘揚國學,著作有《中國通史》、《爾雅學講義》、《周書後案》、《論語徵知錄》等等,被尊稱為國學大師。

1938年,陳漢章病故,與魯迅、蔡元培,離世分別相距兩年。

陳漢章故居內原有浩瀚的藏書,遺憾是的在五六十年代被毀。

2006年,浙江省啟動了《陳漢章全集》編纂工作,全集約21卷1000餘萬字。

歷時八年,終於在2014年出版。

總序撰寫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

東陳村的陳漢章故居,始建於清咸豐八年,即公元1858年,是陳漢章父親陳昌垂所建。

中西合璧的四合院,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由學圃堂、綴學堂、老宅門、約園四處院落組成。

陳漢章當年建造的三層讀書樓,曾是東陳村的地標。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歲月變遷,故居多有損毀,經過原樣修復後,2007年9月象山開漁節期間,陳漢章先生紀念館開館,對遊人免費開放。

季羨林題寫的“陳漢章故居”,還特別加了一個“敬”字。

“有書不讀子孫愚,有田不耕倉廩虛”,是陳漢章的治家家訓。

陳漢章的長子陳慶麒,生於189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初供職教育部,繼歷任女子高等師範、華北大學、中央大學、廈門大學教授。

1949年後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點校古籍,著有《中國大事年表》。1967年去世。

陳漢章特別重視家鄉教育事業,1906年,陳漢章曾任象山勸學所總董,勸導城鄉普設小學30餘所,捐私財在鑑池公祠創辦東陳小學,並在縣城創辦象山師範講習所,奠定了象山教育之基礎。

陳漢章總纂的民國《象山縣誌》,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志之一。

陳漢章之女陳娩蓀,女媳姜梅塢,其子姜光平,以父母的名義在象山二中設立了“梅塢·娩蓀”獎學金,2019年又在象山二中增設了“姜光平·張敬”助學金。

陳漢章的次子陳慶粹,生於1900年,北京大學法學士,歷為監獄科長及奉化、臨海、黃岩、溫嶺等地方法院推事。

時局變遷,1948年,陳慶粹去了海峽對岸。

陳慶粹之子陳維旺,幼時隨母留在了象山,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戰亂年代,陳維旺讀書很少,至今仍守護著陳漢章故居。

穎之造訪陳漢章故居,正好遇到了陳維旺老人。

個人的命運,總是受歷史變遷而改變。

陳家的家族變化,也是厚重的家國史的縮影。

歲月變遷,世事改變。

今人多愛財,淡薄國學。

問世間,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