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寶寶和誰睡就和誰親頭幾年的陪伴很重要,寶媽別錯過了關鍵期

在孕媽分娩結束之後,夫妻雙方的父母都會搶著帶孩子,很多老人都認為從小和孩子親密一點,孩子就會對誰好,事實真是這樣嗎?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實驗“隔離養育”。

研究員克拉克·赫爾(Clark Hull)和肯尼斯·斯彭斯(Keneth Spence)將剛出生的小猴和母猴隔開,實行一猴一籠的隔離餵養。

他們給幼猴製作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網製作的“鐵絲媽媽”,另一個是用軟墊製作的“絨布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有一個提供牛奶的裝置,可以為小猴解決飲食問題。

本來大家認為有牛奶的“鐵絲媽媽”會更受歡迎,結果沒想到,小猴們只有餓了才會過去喝牛奶,其他時候都會去抱著“絨布媽媽”。因為“絨布媽媽”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猴子溫暖。

研究人員認為這樣的依戀行為同樣適用於人類,孩子們如果能得到父母的陪伴,得到父母愛的教育,那人格會更加健全,性格也更加完善。

孩子若不想與自己親近了,可能是媽媽陷入了某些誤區

在生活中,媽媽會感到孩子不想與自己親近,就說明自己的照顧孩子的時候出現誤區,媽媽照顧寶寶的時候會進入哪些誤區呢?

1、將寶寶交給老人照顧

在生活中,很少有不願意照顧孫子孫女或者外孫外孫女的老人,照顧自己的孫子輩,會讓老人感到很開心,即使會感到勞累也沒有怨言。有的父母為了放鬆自己,也會選擇將孩子交給老人照顧。

但是,老人的育兒想法與年輕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存在一些不符合現實的傳統思想,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寶寶會養成不適合時代的習慣,而且與父母分開的時間較長,基本都是老人在陪伴,自然和媽媽就沒那麼親了。

2、過早的和孩子分床睡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而且現在的年輕父母更加重視自己的生活,對於孩子的希望就是希望讓孩子儘快的長大,很害怕孩子過度的干預自己的生活。

於是有的父母就想早點與孩子分床睡,當孩子的哭鬧消磨掉他們的耐心之後,媽媽就會強硬的和孩子分床睡。但是,這樣強硬的方式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3、不理睬孩子

人類對於哭這個感情是很排斥的,不管是處於什麼樣的理由,哭都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尤其的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更多的會感到反感,在生活中,對於孩子的哭鬧,如果哄不了的話,多半會採取強硬的方式,或者是不理睬孩子。

孩子的哭鬧是一種訴求,希望父母滿足自己的想法,父母不作迴應的話,會讓孩子感到失望,在成長中也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父母該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呢?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談及個體發展時提到“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特質會讓他生活的更幸福快樂。所以在頭幾年裡,父母要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別輕易錯過了關鍵期。

想要培養好親子之間的關係,就需要父母重視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

1、用心陪伴孩子

陪伴並不只是待在孩子身邊就行了,很多父母雖然待在孩子身邊,不過卻在做自己的事情,並沒有理睬孩子,或者是用敷衍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這樣不是真正的陪伴,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並不是想要陪伴自己,也就會疏遠父母。因此,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瞭解孩子想法的同時,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更多思想上的交流。

2、不要指責孩子的不成熟

不成熟並不是貶義詞,這是孩子的標誌之一,父母不要苛責孩子的不成熟,要學會寬容,耐心的對待孩子的不成熟,讓孩子根據他們的成長規律來逐漸變得成熟,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成熟,要是沒有享受到童年的快樂就變得成熟的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3、注意肢體行為

在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密的肢體行為,比如擁抱,撫摸,親吻等等,這些親密的舉動更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經常做這些親密的舉動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依戀,安全感會大大增加,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因此,父母需要從小就重視孩子的教育,不要錯過孩子教育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