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成語“飲鴆止渴”中的“鴆”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歷史典故

“鴆”(zhen)在成語“飲鴆止渴”中是毒酒的代名詞

。傳說“鴆”是一種毒鳥。至於它是不是鳥?是不是有毒的鳥?現在還沒有定論。至今,多數人認為:“鴆”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毒鳥。

先秦時期的《山海經》有記載,說這種“鴆”鳥是以劇毒的蝮蛇類為食。這說明在先秦時就有這個“鴆”字了。

《山海經》是一部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書,裡面有數不清的生物,都是人類沒見過的,只留在傳說中的神話。“鴆”作為一種異類鳥,在《山海經》中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自從《山海經》有了鴆鳥,是以劇毒的蝮蛇類為食是毒鳥的記載之後,史書中就有了“鴆鳥”是毒鳥的說法。認為這種毒鳥侵害了人類安全,後來被人類捕殺,或因其它不明原因而滅絕了。

在這些史書中除了說“鴆”是毒鳥之外,還有否定之說的。說“鴆”是大冠鷲,又名“蛇雕”,言外之意,“鴆”這種鳥不存在,其實就是“大冠鷲”。說“大冠鷲”食蛇。

可是“大冠鷲”本身並不具有毒性,根本解釋不通!

在這些史書中唯一能講得通的是說,“鴆”是鳥,不過指的是黑頭林鵙鶲(jú wēng )。這種鳥外觀,是由黑色和橙色組成,其體內體外散發著劇毒。據說,人,一旦碰著它的羽毛就會中毒而亡。這點兒與“黑頭林鵙鶲”鳥十分相似,只是在顏色和大小上有區別。“黑頭林鵙鶲”鳥顏色為黑、橙色,而“鴆”鳥為紅、紫、綠色。“黑頭林鵙鶲”鳥是一種體型較小的小鳥,而“鴆”鳥體型大如雕。不過,這兩種鳥不是生活在一個地區,“黑頭林鵙鶲”鳥生活在外國的新幾內亞地區,而“鴆”鳥始終在中國。

也許正因為有這麼多的有關“鴆”鳥的傳說,因而產生了“鴆酒”之詞,用以代替“毒酒”。“毒酒”太直白,不符合中國語言含蓄婉轉的運用習慣,出現“鴆酒”這個詞也是必然的了。

“飲鴆止渴”首次出現是在南朝宋時期,著名史學家范曄《後漢書·霍諝傳》。書中講了一個霍諝救舅的故事,從此有了“飲鴆止渴”這個成語。

霍諝出生在東漢時期。他從小愛學習,懂事理,長大後,官至廷尉。在他十五歲時,他舅舅宋光為官秉公執法、清廉正氣,為此得罪了不少心術不正、貪腐成癮的官員。

這些貪官糾集在一起,算計著陷害霍諝的舅舅宋光。他們誣告宋光自私篡改皇帝詔書,犯了欺君殺頭之罪。皇帝得知後暴跳如雷,下決心要弄死宋光。

就在這危急時刻,年僅十五歲的霍諝,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寫信給大將軍梁商。霍諝對梁商說,自己的舅舅身為省長,一輩子人品如何?將軍您是知道的。現在,有人誣告,說我舅舅篡改皇帝詔書,您認為可能嗎?如果殺了我舅舅這樣的清官,對於朝廷,無異於飲鴆止渴!

梁商大將軍看完來信,被年少的霍諝所感動,覺得霍諝說得十分有道理。因而,梁商大將軍立刻上書皇帝。皇帝看罷來信,自我解嘲地迴應,說自己是個聰明人,不會做飲鴆止渴這種傻事,接著下了聖旨,霍諝的舅舅宋光獲救。

透過講述“飲鴆止渴”的成語,我們已經很瞭解“鴆”在這個成語中是什麼了,就是“毒酒”

“鴆”在“飲鴆止渴”中稱“鴆酒”,表意“毒酒”,當代詞用

以“鴆酒”代替“毒酒”

,把“毒酒”稱之為“鴆酒”。

這種用法,是中國人對語言委婉運用的習慣,也符合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綜上所述,

成語“飲鴆止渴”中的“鴆”是酒,是“鴆酒”。“鴆酒”是毒酒的代名詞。“飲鴆止渴”這個成語來自於南朝宋時期的一個典故,是在告誡人們,不能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困境,而不顧其嚴重的後果。從此,這個詞流傳了下來,作為一個貶義詞, 比喻類似於這種事件的發生